孔子认为应当用仁义礼乐治天下,反对用武力和战争来统治天下,所以,孔子重礼而轻武。
第1题:
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
第2题:
孔子认为大丈夫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第3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君权神授” ②“天人感应” 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 ④提出“民贵君轻”
第4题: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第5题:
孔子写作《春秋》是为了()。
第6题:
下列对于王道和霸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陪臣出
礼乐征伐自庶人出
第10题:
以武力征服天下
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
以仁义治天下
天子的教化
第11题:
宣传礼乐
惩恶扬善
仁义教化
描绘历史
第12题:
孔子登上东山鲁国就小了,登上泰山就天下就小了
孔子登上东山认为鲁国小,登上泰山就认为天下小
孔子想登上东山而小看鲁国,登上泰山而小看天下
孔子上了东山鲁国自然就小了,上了泰山天下自然就小了
第13题:
在司马迁看来,孔子之所以写作《春秋》是为了什么?()
第14题:
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第15题: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说明了()
第16题: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
第17题: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第18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第19题: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据此可知《诗经》编纂的目的是()
第20题: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金、木、水、火、土
仁、义、礼、智、信
恭、宽、信、敏、慧
第21题:
宣传礼乐
描绘历史
仁义教化
惩恶扬善
第22题:
霸道是在秦朝末期产生
王道指的是以仁义治理天下
霸道指的是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
王道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