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饲料加食盐4两,将大蒜捣?烂后拌入饲料,连喂3─6天,或用磺胺脒(又称磺胺胍),每百斤鱼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将磺胺脒药粉加入煮好的地瓜粉糊内,搅拌均匀,再用晾干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干后投喂。

  • 第2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 第3题:

    简述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1)建立检疫制度
    2)提高水温,18℃以上不会爆发此病
    3)用碘化物消毒鱼卵(有效碘浓度为8ppm,5分钟)

  • 第4题: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正确答案: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其上生出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发生在叶面
    的任何部位,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视,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严重时,稻株矮缩,叶片卷曲。
    防治:防止细菌性条斑病必须加强检疫,杜绝菌种来源,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和及时喷药防治等。

  • 第5题: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
    病斑局限于叶脉间薄壁细胞,由初期深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狭长条斑,后期多条病斑连成大块坏死斑,病部菌脓呈串珠状。水稻从苗期到孕穗期都可见到典型病状,病菌侵染种子颖壳后出现变色斑点。籼稻通常极为感病,多数粳稻的抗性都很强,籼稻因病造成损失在5-20%左右,严重时可达50%。
    主要防治措施:
    (1)检疫措施,禁止从发生区调种、换种。
    (2)种子消毒处理。发生区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法或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发现有细菌性条斑病出现时,应立即喷施噻森铜等药剂进行防治。

  • 第6题:

    填空题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主要由()、()等三类细菌等引起,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

    正确答案: 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1)预防:除淤、消毒;
    (2)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饲料加食盐4两,将大蒜捣?烂后拌入饲料,连喂3─6天,或用磺胺脒(又称磺胺胍),每百斤鱼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将磺胺脒药粉加入煮好的地瓜粉糊内,搅拌均匀,再用晾干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干后投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怎样防治养殖淡水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即淡水鱼类暴发病)?

    正确答案: 可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相结合进行防治。主要预防方法有:
    ①清除过厚的淤泥。冬季干塘彻底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②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鱼要及时捞出深埋而不能到处乱扔;
    ③鱼种尽量就地培养,减少搬运,并注意下塘前进行鱼体消毒。可用15~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④放养密度应根据各地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及防病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⑤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正确掌握投饲技术,不投喂变质饲料,提高鱼体抗病力;
    ⑥流行季节,用生石灰浓度为5~30毫克/升化浆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以调节水质。食场定期用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进行消毒;
    ⑦漂白粉1毫克/升、漂白精(有效氯60%~65%)0.2~0.3毫克/升、二氧化氯0.1~0.3毫克/升或二氯海因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发病之后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①每千克鱼用氟哌酸30毫克,或氧氟沙星1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
    ②每千克鱼用氟苯尼考5~15毫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
    ③每千克鱼每天用病毒灵20毫克、复方新诺明第一天100毫克,第二天开始药量减半,拌在饲料中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
    ④每千克每天用庆大霉素10~3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通常在淡水鱼中称暴发病、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的是(  )。
    A

    草鱼出血病

    B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C

    鮰类肠败血症

    D

    红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淡水鱼暴发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等。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建立检疫制度
    2)提高水温,18℃以上不会爆发此病
    3)用碘化物消毒鱼卵(有效碘浓度为8ppm,5分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 第14题: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主要由()、()等三类细菌等引起,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


    正确答案: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

  • 第15题:

    跑马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解决饵料问题。鱼苗不能放养过大,饲养10天左右,投喂一些豆饼浆或者豆渣等适口饵料
    2)发生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席从池边向池中横立,隔断鱼苗成群结队狂游的路线,同时投一些酒米,豆饼浆等饲料
    3)发生跑马病的鱼苗放养到已经培养有大型浮游动物的池塘中去

  • 第16题:

    林木病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措施:病害检疫、改进营林措施、选用抗病品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 第17题:

    问答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
    (2)严格遵守卫生制度;
    (3)食品食用前加热充分;
    (4)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
    (5)定期体检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林木病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措施:病害检疫、改进营林措施、选用抗病品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
    病斑局限于叶脉间薄壁细胞,由初期深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狭长条斑,后期多条病斑连成大块坏死斑,病部菌脓呈串珠状。水稻从苗期到孕穗期都可见到典型病状,病菌侵染种子颖壳后出现变色斑点。籼稻通常极为感病,多数粳稻的抗性都很强,籼稻因病造成损失在5-20%左右,严重时可达50%。
    主要防治措施:
    (1)检疫措施,禁止从发生区调种、换种。
    (2)种子消毒处理。发生区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法或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发现有细菌性条斑病出现时,应立即喷施噻森铜等药剂进行防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阐述淡水鱼类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正确答案: 1、病毒性出血病的主要病症特征表现在:其口内上下腔明显充血,且上腔有明显的血肿,口腔及鳃盖内侧呈放射性充血现象,腮丝发白,腹部无明显腹水,虽严重贫血,但其腹壁没有明显变薄,明显充血,胸腔有可见血丝,甚至有条块状血凝现象,体表呈全身性较为均匀的点状充血,破损处指压可见血液渗出。
    2、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病症特征表现在:体表则呈斑片状充血(烂身病即源于此缘),指压没有明显的血液渗出,鼻闻则有腥臭味,腹部膨大并充盈淡黄或微红的腹水,重者拎起头部则从红肿的肛门里自溢,腹壁因贫血变薄,呈灰白色,无明显充血现象,心、肝、胆及其基部均呈发炎状,腮丝发炎肿胀但无发白,腮盖外侧呈放射性充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