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题目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 第2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 第3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


    正确答案: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 第4题:

    简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国外的分布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25000→1500株
    南部Poachimstal损失94%/4年
    英国:12000棵发病树(1966.4.1-11.5)
    荷兰:寻子-200万棵,火棘-13000棵
    红果树-8700棵,花楸-4500棵
    德国:梨树-18000棵
    症状表现特点
    花腐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早春)。
    溃疡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
    枝枯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
    果腐梨火疫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的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菌Erwinia
    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1.产地检验-田间检查与观察
    2.症状检验-与梨梢枯病(不为害大枝和茎干,病部无细菌溢)区别。
    3.选择性培养基检验
    ⑴MS培养基-菌落中心橙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⑵CG培养基-火山口特征(29℃48h)⑶Zeller改良高糖培养基-27℃2-3d培养,3-7mm菌落半球形凸起,橘红色(中-蛋黄,边-光滑)
    4.幼梨切片接种-乳白色高度隆起的球状菌脓。
    5.过敏性枯斑反应-石楠、烟草和蚕豆叶片-坏死反应。
    6.血清学检验
    ⑴常规血清学方法-免疫荧光、ELISA、ODD等。
    ⑵免疫分离法检测技术-利用抗血清特异性吸附目标菌。
    7.核酸探针技术及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2P标记—102-105个菌体
    PCR技术—50个菌体细胞
    PCR-斑点印迹+反印迹杂交—20个菌体
    已被列为中国的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尚未发生。该病害能借助于多种途径迅速蔓延扩展,且易传染,难以控制,所以很难防治,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

  • 第5题:

    简述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美洲—美国(1897)、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圭亚那、秘鲁、巴西;
    欧洲—前苏联、波兰、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
    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症状表现特点: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
    早期感病—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枯萎死亡;
    叶片-淡绿色-黄色条斑→干枯→褐色→枯萎;
    植株生长期—维管束红褐色,植株高度受影响,横切面维管束切口处有黄色菌脓;
    雌穗—大多不孕;
    雄穗—过早抽出并变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长以前枯萎死亡。
    病原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1.产地检验-甜玉米叶片病斑
    2.病原物分离检验-
    ⑴伊凡诺夫培养基:菌落黏性大;
    ⑵黑色素培养基:30℃7d-菌落中心黑色,边透明。
    3.血清学检验-琼脂双扩散、荧光抗体法
    防治措施:加强检验检测,防止传入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

    正确答案: 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柑橘黄龙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国外的分布状况
    亚洲—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
    非洲—津巴布韦、南非、马达加斯加、斯威士兰、留尼旺;
    欧洲—希腊、葡萄牙、意大利;
    大洋州—澳大利亚;
    中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
    症状表现特点
    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春梢病叶→叶脉肿突呈黄白色或淡绿色→叶质硬化→叶片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变为均匀的黄白色
    夏秋冬梢病叶→叶脉基部开始变黄→脉梢扩展形成黄色网络→黄绿相间斑驳或均匀黄化→病梢落叶
    病树→病梢落叶
    →果实—小而畸形脐部不着色,呈青果或绿果
    →根—大根腐烂脱皮,木质部黑色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
    产地检验-10-12月症状明显时期检查梢叶片的斑驳症状。
    生物学诊断—鉴别寄主是柑、蕉柑和甜橙;
    方法:冬芽枝段→椪柑实生苗→接种→截去实生苗顶部→新梢症状→诊断
    电镜检查—病树或待测叶片叶脉筛管细胞内的病原细菌;
    荧光显微镜检查—茎和叶柄韧皮部切片→荧光显微镜→黄色荧光团块(黄龙病特有);
    化学诊断—嫩茎叶柄叶脉横切面→染色FBA5-8min→韧皮部筛管细胞中见到红褐色细菌(福建农学院);
    血清学检测—ELISA法、间接荧光免疫法、Dot-ELISA法、Dot-IF法检测出典型病株中的柑橘黄龙病。
    防治措施
    ①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
    ②培育无病苗木,在距病树5Km以远的隔离区建立无病苗圃;
    ③防治传病的木虱,防治适期为卵期和若虫期;
    ④及时挖除病树;
    ⑤对零星的轻病树可注射四环素,以抑制病情,同时必须严防木虱传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

    正确答案: (1)早期,口腔,鳍基,眼眶、鱼体两侧、腹部、有轻度出血。
    (2)打开后,胃肠道有少量食物。
    (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打开腹部有肝、脾、等器官肿大,有腹水
    (4)花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鲤春病毒血症的病原、症状及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1)病原:鲤弹状病毒,亦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2)症状:鱼群聚集于出水口处;体色发黑,呼吸缓慢;病鱼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有瘀斑性出血,皮肤及鳃上最多见鳃的颜色变浅,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腹部膨大鳔壁有出血斑。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流行于春季,水温在13~20℃时流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 第14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 第15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


    正确答案:(1)早期,口腔,鳍基,眼眶、鱼体两侧、腹部、有轻度出血。
    (2)打开后,胃肠道有少量食物。
    (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打开腹部有肝、脾、等器官肿大,有腹水
    (4)花鳃

  • 第16题:

    简述柑橘黄龙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国外的分布状况
    亚洲—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
    非洲—津巴布韦、南非、马达加斯加、斯威士兰、留尼旺;
    欧洲—希腊、葡萄牙、意大利;
    大洋州—澳大利亚;
    中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
    症状表现特点
    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春梢病叶→叶脉肿突呈黄白色或淡绿色→叶质硬化→叶片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变为均匀的黄白色
    夏秋冬梢病叶→叶脉基部开始变黄→脉梢扩展形成黄色网络→黄绿相间斑驳或均匀黄化→病梢落叶
    病树→病梢落叶
    →果实—小而畸形脐部不着色,呈青果或绿果
    →根—大根腐烂脱皮,木质部黑色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
    产地检验-10-12月症状明显时期检查梢叶片的斑驳症状。
    生物学诊断—鉴别寄主是柑、蕉柑和甜橙;
    方法:冬芽枝段→椪柑实生苗→接种→截去实生苗顶部→新梢症状→诊断
    电镜检查—病树或待测叶片叶脉筛管细胞内的病原细菌;
    荧光显微镜检查—茎和叶柄韧皮部切片→荧光显微镜→黄色荧光团块(黄龙病特有);
    化学诊断—嫩茎叶柄叶脉横切面→染色FBA5-8min→韧皮部筛管细胞中见到红褐色细菌(福建农学院);
    血清学检测—ELISA法、间接荧光免疫法、Dot-ELISA法、Dot-IF法检测出典型病株中的柑橘黄龙病。
    防治措施
    ①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
    ②培育无病苗木,在距病树5Km以远的隔离区建立无病苗圃;
    ③防治传病的木虱,防治适期为卵期和若虫期;
    ④及时挖除病树;
    ⑤对零星的轻病树可注射四环素,以抑制病情,同时必须严防木虱传病。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1)预防:除淤、消毒;
    (2)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美洲—美国(1897)、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圭亚那、秘鲁、巴西;
    欧洲—前苏联、波兰、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
    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症状表现特点: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
    早期感病—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枯萎死亡;
    叶片-淡绿色-黄色条斑→干枯→褐色→枯萎;
    植株生长期—维管束红褐色,植株高度受影响,横切面维管束切口处有黄色菌脓;
    雌穗—大多不孕;
    雄穗—过早抽出并变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长以前枯萎死亡。
    病原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1.产地检验-甜玉米叶片病斑
    2.病原物分离检验-
    ⑴伊凡诺夫培养基:菌落黏性大;
    ⑵黑色素培养基:30℃7d-菌落中心黑色,边透明。
    3.血清学检验-琼脂双扩散、荧光抗体法
    防治措施:加强检验检测,防止传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症状:
    光滑的树皮上产生水泡型溃疡,粗糙的树皮上产生水渍状病斑,后期失水下降,病健交界明显。后期下陷的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生长季节末产生有性子实体。
    病原:
    有性阶段:茶藨子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小穴壳属bothiorella。
    发生发展规律:
    1.陕西每年两个高峰,5-6月,9-10月;2.具有潜伏生长现象;3.与品种,树势树皮含水量有关。
    防治:
    1.选育抗病品种(白杨和黑杨杂交);2干旱,冻害的预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国外的分布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25000→1500株
    南部Poachimstal损失94%/4年
    英国:12000棵发病树(1966.4.1-11.5)
    荷兰:寻子-200万棵,火棘-13000棵
    红果树-8700棵,花楸-4500棵
    德国:梨树-18000棵
    症状表现特点
    花腐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早春)。
    溃疡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
    枝枯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
    果腐梨火疫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的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菌Erwinia
    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1.产地检验-田间检查与观察
    2.症状检验-与梨梢枯病(不为害大枝和茎干,病部无细菌溢)区别。
    3.选择性培养基检验
    ⑴MS培养基-菌落中心橙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⑵CG培养基-火山口特征(29℃48h)⑶Zeller改良高糖培养基-27℃2-3d培养,3-7mm菌落半球形凸起,橘红色(中-蛋黄,边-光滑)
    4.幼梨切片接种-乳白色高度隆起的球状菌脓。
    5.过敏性枯斑反应-石楠、烟草和蚕豆叶片-坏死反应。
    6.血清学检验
    ⑴常规血清学方法-免疫荧光、ELISA、ODD等。
    ⑵免疫分离法检测技术-利用抗血清特异性吸附目标菌。
    7.核酸探针技术及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2P标记—102-105个菌体
    PCR技术—50个菌体细胞
    PCR-斑点印迹+反印迹杂交—20个菌体
    已被列为中国的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尚未发生。该病害能借助于多种途径迅速蔓延扩展,且易传染,难以控制,所以很难防治,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松苗猝倒病的症状类型、主要病原物、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猝倒病的症状
    1、出土前猝倒:种实腐烂、胚根腐烂、子叶腐烂
    2、出土后猝倒:典型的猝倒症状、线状茎腐、苗木立枯(广义)
    猝倒病病原
    倒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土壤、苗圃地的地形地势、前作、施肥、整地状况、整地时间、播种期、种穴覆盖厚度都影响发病程度。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氮肥施用过多、雨天整地、播种、地势低洼、土壤板结容易发病。
    防治
    1、土壤处理
    热处理:80——85C。
    药物处理:溴甲烷、氯化苦。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特效,但易加重腐霉危害,笨菌灵对丝核菌无效果。所以,常采用混合药剂处理。如:五氯硝基苯+氯唑灵:苯来特(或甲基托布津)+氯唑灵。可杀灭丝核菌、镰刀菌、腐霉。 药物处理方法:浇施、拌土、拌种
    2、注意浇水方式
    3、生物防治:利用哈茨木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