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题目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 第2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 第3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 第4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 第5题:

    简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国外的分布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25000→1500株
    南部Poachimstal损失94%/4年
    英国:12000棵发病树(1966.4.1-11.5)
    荷兰:寻子-200万棵,火棘-13000棵
    红果树-8700棵,花楸-4500棵
    德国:梨树-18000棵
    症状表现特点
    花腐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早春)。
    溃疡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
    枝枯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
    果腐梨火疫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的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菌Erwinia
    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1.产地检验-田间检查与观察
    2.症状检验-与梨梢枯病(不为害大枝和茎干,病部无细菌溢)区别。
    3.选择性培养基检验
    ⑴MS培养基-菌落中心橙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⑵CG培养基-火山口特征(29℃48h)⑶Zeller改良高糖培养基-27℃2-3d培养,3-7mm菌落半球形凸起,橘红色(中-蛋黄,边-光滑)
    4.幼梨切片接种-乳白色高度隆起的球状菌脓。
    5.过敏性枯斑反应-石楠、烟草和蚕豆叶片-坏死反应。
    6.血清学检验
    ⑴常规血清学方法-免疫荧光、ELISA、ODD等。
    ⑵免疫分离法检测技术-利用抗血清特异性吸附目标菌。
    7.核酸探针技术及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2P标记—102-105个菌体
    PCR技术—50个菌体细胞
    PCR-斑点印迹+反印迹杂交—20个菌体
    已被列为中国的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尚未发生。该病害能借助于多种途径迅速蔓延扩展,且易传染,难以控制,所以很难防治,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

  • 第6题:

    简述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美洲—美国(1897)、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圭亚那、秘鲁、巴西;
    欧洲—前苏联、波兰、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
    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症状表现特点: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
    早期感病—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枯萎死亡;
    叶片-淡绿色-黄色条斑→干枯→褐色→枯萎;
    植株生长期—维管束红褐色,植株高度受影响,横切面维管束切口处有黄色菌脓;
    雌穗—大多不孕;
    雄穗—过早抽出并变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长以前枯萎死亡。
    病原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1.产地检验-甜玉米叶片病斑
    2.病原物分离检验-
    ⑴伊凡诺夫培养基:菌落黏性大;
    ⑵黑色素培养基:30℃7d-菌落中心黑色,边透明。
    3.血清学检验-琼脂双扩散、荧光抗体法
    防治措施:加强检验检测,防止传入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饲料加食盐4两,将大蒜捣?烂后拌入饲料,连喂3─6天,或用磺胺脒(又称磺胺胍),每百斤鱼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将磺胺脒药粉加入煮好的地瓜粉糊内,搅拌均匀,再用晾干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干后投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松苗猝倒病的症状类型、主要病原物、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猝倒病的症状
    1、出土前猝倒:种实腐烂、胚根腐烂、子叶腐烂
    2、出土后猝倒:典型的猝倒症状、线状茎腐、苗木立枯(广义)
    猝倒病病原
    倒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土壤、苗圃地的地形地势、前作、施肥、整地状况、整地时间、播种期、种穴覆盖厚度都影响发病程度。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氮肥施用过多、雨天整地、播种、地势低洼、土壤板结容易发病。
    防治
    1、土壤处理
    热处理:80——85C。
    药物处理:溴甲烷、氯化苦。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特效,但易加重腐霉危害,笨菌灵对丝核菌无效果。所以,常采用混合药剂处理。如:五氯硝基苯+氯唑灵:苯来特(或甲基托布津)+氯唑灵。可杀灭丝核菌、镰刀菌、腐霉。 药物处理方法:浇施、拌土、拌种
    2、注意浇水方式
    3、生物防治:利用哈茨木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表现特点、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正确答案: 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以开花期症状最明显。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叶片边缘产生波纹状不规则病斑,初期水浸状,黄色,与叶脉平行,贯穿全叶,宽1~10mm,严重时病叶萎蔫死亡。生长后期,叶片产生许多小病斑,结合成大块,火烧状干枯死亡。髓部有空腔,导管被黄色黏液阻塞,萎蔫植株的下部切口有黄色细菌溢脓。果穗的菌脓可通过内层包叶的气孔渗出,籽粒表面沾满细菌菌脓,病籽粒变形、皱缩和变色。
    检验方法:
    1、产地检验
    2、种植检验:种子长出的植株有明显的症状。
    3、分离培养基:采用伊凡诺夫选择培养基,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4、噬菌体检验法:用转化性噬菌体,如ZP6、ZP82等检验。
    5 .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1.禁止从国外疫区进口玉米种子。
    2.种子处理:
    (1)微波炉70℃处理10min,效果很好。
    (2)环氧乙烷熏蒸。
    (3)恒温处理:50℃下处理4d,消灭种子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
    (4)抗菌素温浸法。
    3.防治传播媒介昆虫。
    4.种植抗病品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 第14题: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饲料加食盐4两,将大蒜捣?烂后拌入饲料,连喂3─6天,或用磺胺脒(又称磺胺胍),每百斤鱼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将磺胺脒药粉加入煮好的地瓜粉糊内,搅拌均匀,再用晾干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干后投喂。

  • 第15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 第16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


    正确答案: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 第17题: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正确答案: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其上生出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发生在叶面
    的任何部位,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视,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严重时,稻株矮缩,叶片卷曲。
    防治:防止细菌性条斑病必须加强检疫,杜绝菌种来源,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和及时喷药防治等。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1)预防:除淤、消毒;
    (2)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美洲—美国(1897)、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圭亚那、秘鲁、巴西;
    欧洲—前苏联、波兰、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
    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症状表现特点: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
    早期感病—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枯萎死亡;
    叶片-淡绿色-黄色条斑→干枯→褐色→枯萎;
    植株生长期—维管束红褐色,植株高度受影响,横切面维管束切口处有黄色菌脓;
    雌穗—大多不孕;
    雄穗—过早抽出并变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长以前枯萎死亡。
    病原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antoea
    检验方法:1.产地检验-甜玉米叶片病斑
    2.病原物分离检验-
    ⑴伊凡诺夫培养基:菌落黏性大;
    ⑵黑色素培养基:30℃7d-菌落中心黑色,边透明。
    3.血清学检验-琼脂双扩散、荧光抗体法
    防治措施:加强检验检测,防止传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