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相关问题
  • 第1题:

    菜豆常发生的病害是()。

    • A、溃疡病和青枯病
    • B、霜霉病和绵疫病
    • C、细菌性疫病和枯萎病
    • D、黄萎病和软腐病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
    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
    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 第3题:

    简述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的性能。


    正确答案:(1)凝固时间适宜临床操作,调和后在口腔潮湿环境中能加速凝固。
    (2)抗压强度较低,因而只适用于暂时充填材料。
    (3)对牙髓的刺激作用轻微,有止痛安抚和抑菌作用。
    (4)为温度和电的非良导体,具有阻止冷热刺激传导作用。
    (5)短期密封性好,长期在口腔内与唾液接触,可溶解。
    (6)对复合树脂有阻聚作用、影响复合树脂固化。

  • 第4题:

    甜瓜的病害有()。

    • A、甜瓜角斑病
    • B、甜瓜疫病
    • C、甜瓜叶枯病
    • D、甜瓜细菌性叶斑病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简述口蹄疫病畜肉的处理。


    正确答案:凡确诊或疑似患口蹄疫的牲畜应急宰,为杜绝疫源传播同群牲畜均应全部屠宰。体温升高的病畜肉、内脏和副产品应高温处理。体温正常的病畜可去骨肉和内脏,经后熟过程,即在0~5℃48小时或6℃以上30小时,或10~12℃24小时无害化处理后方可食用。凡接触过病畜的工具、衣服、屠宰场所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

  • 第6题:

    简述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


    正确答案: 1.气候条件辣椒疫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很大,气温20~30℃时适于孢子囊形成,25℃左右适宜游动孢子形成和萌发侵入,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都要求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因此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
    2.栽培条件感病寄主连作套种,种植过密,土质黏重,低洼积水,所施有机肥不腐熟或施氮肥不恰当,作物生长柔嫩密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差,都对病害发生流行有利。

  • 第7题:

    简述肝移植排异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特点。


    正确答案:临床上根据排异反应发生时间、免疫反应类型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将肝移植后排异反应分为以下3大类:
    1.超急性排异反应由于受体内预存有针对供体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当移植物血管接通后立即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引发级链免疫反应,造成移植物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肝迅速失去功能。
    2.急性排异反应为最常见类型,属典型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肝细胞本身只含少量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而胆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富含MHCⅠ类和Ⅱ类分子。汇管区和中央静脉旁区是观察急性排异反应的关键部位。
    3.慢性排异反应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弄清,它可以由多次急性排异反应所致,也可以与此无关,可能由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所致,是导致移植肝晚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

    正确答案: 1.气候条件辣椒疫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很大,气温20~30℃时适于孢子囊形成,25℃左右适宜游动孢子形成和萌发侵入,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都要求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因此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
    2.栽培条件感病寄主连作套种,种植过密,土质黏重,低洼积水,所施有机肥不腐熟或施氮肥不恰当,作物生长柔嫩密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差,都对病害发生流行有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
    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
    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机理。

    正确答案: (1)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复制,借助血流扩散到脾脏和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感染肺、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因肺充血及脑内呼吸中枢的损伤导致呼吸困难。
    (2)NDVF蛋白上有可被组织细胞蛋白切割的位点,强毒株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较多,易被切割成F1、F2。前者有细胞融合活性,引起细胞出现CPE。弱毒株切割位点为中性氨基酸,不易被切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患者血液中自身抗体和/或针对自身抗原的致敏淋巴细胞;
    (2)自身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胞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
    (3)病因不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
    (4)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
    (5)病情迁延;
    (6)有遗传倾向;
    (7)患者以女性多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细菌性混浊沉淀。


    正确答案:引起葡萄酒发生细菌性混浊沉淀的主要是醋酸菌和乳酸菌。

  • 第14题:

    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 第15题:

    简述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目前仍为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病原学】
    根据国际微生物学会的分类,致病性志贺菌属可分为4群(志贺、福氏、鲍氏、宋内痢疾杆菌)47型。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多见,其次是宋内痢疾杆菌。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药性,且病后免疫力差,故菌痢可多次感染,多次发病。
    【流行病学】
    菌痢常年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最多,这可能与夏秋季节痢疾杆菌和苍蝇易于繁殖,人们生吃瓜果、蔬菜较多等因素有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最常见,青壮年次之。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不典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各种带菌者,因不易被发现,故意义更大。如果这些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饮食、保育或供水工作,则有可能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习性,易造成食物污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仅有短暂和不稳定的免疫力,再加上不同群、型之间多无交叉免疫,故可多次患菌痢。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学龄前儿童,第二个高峰为青壮年(20~40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
    1.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常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初为稀便,1~2天内即转为典型脓血便,每次量很少,常只有脓血而无粪质,血为鲜红色。每天排便达10次以上,常伴里急后重(腹痛欲便而不爽,便时肛管有沉重下坠感)。肠鸣音亢进,全腹均可压痛,以左下腹为著。病程持续10~14天后自愈,亦可转为慢性。
    (2)轻型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体温正常或低热。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多为黏液稀便,常无脓血,每天排便次数不超过10次,腹痛及里急后重均较轻。病程3~6天,常可自愈。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少见。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肠道症状很轻或缺如,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取粪便检查才能发现异常。根据表现又可分为:
    1)休克型: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及脉压小,严重时紫绀、皮肤明显花纹、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出、脉细微难触及、少尿或无尿等。
    2)脑型(呼吸衰竭型):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血压偏高,继之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一,呈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瞳孔忽大忽小、两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3)混合型:以上两型的表现同时出现,病情最重,病死率高。
    2.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治疗不及时和(或)不彻底、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福氏菌感染等因素,均与菌痢转为慢性有关。
    (1)慢性隐匿型过去有菌痢史,现无症状,但大便培养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有菌痢表现,为菌痢的重要传染源。
    (2)慢性迁延型持续有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大便成形或较稀,带黏液或少量脓血,腹部可有压痛。也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此型最为多见。
    (3)急性发作型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不明显,可因某种因素如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出现急性菌痢表现,但常较急性菌痢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期可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典型菌痢粪便中粪质少,脓血(鲜血)黏液便。显微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3.免疫学检查如免疫荧光抗体法、玻片固相抗体吸附间接免疫荧光法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等优点,但可出现假阳性。
    4.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取粪便脓血部分及时送检,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应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优点,但必须在具备检测条件的单位进行,故未广泛应用。
    5.乙状结肠镜检查慢性期患者肠黏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或息肉形成。自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做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夏秋季节发病,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典型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压痛,粪便中检出脓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粪便培养或免疫检测阳性,则可诊断为急性菌痢。
    发病急,高热、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的患儿,有休克和(或)呼吸衰竭者应想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肛门拭子采便或盐水灌肠取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阳性,可诊断为中毒型菌痢。
    过去有菌痢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粪便黏液脓性或呈间歇性黏液脓性,粪便培养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菌痢。
    2.鉴别诊断
    (1)阿米巴痢疾为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结肠壁所致,病变主要在结肠上段。起病较缓,少有毒血症状,里急后重轻,大便次数较菌痢少,腹痛多在右侧。粪便呈果酱样,有腥臭;镜检仅少许白细胞,红细胞凝集成团,可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慢性者可发现包囊。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散在溃疡,溃疡边缘整齐,边缘部分涂片及活检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甲硝唑治疗有效。
    (2)急性肠炎应与急性轻型菌痢区别。本病常有饮食不洁史,水样大便,少有脓血,亦无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有助于鉴别。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结肠癌与直肠癌
    【治疗】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多渣、难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2)对症治疗只要有水和电解质丢失,无论有无脱水表现,均应口服补液,补液量为丢失量加上生理需要量。高热及呕吐次数较多者,应通过静脉补液。严重腹痛的患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10mg或阿托品0.5mg。一般腹痛者,可用颠茄片8mg,每天3次,或654-210mg,每天3次。高热并有严重全身症状者,在强有力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给予地塞米松2~5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中等发热、全身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除了退热作用以外,阿司匹林尚有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
    (3)抗菌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可用诺氟沙星,每次0.2g,每天3~4次;或环丙沙星,每次0.2g,每天2~3次,口服。其次可用庆大霉素8万U,每天2次,肌肉注射,应注意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为5~7天。黄连素有减少肠道分泌的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可同时使用,每次0.3g,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抗生素的选择,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在一定地区内注意轮换用药。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
    2.中毒性菌痢应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力争早期治疗。
    (1)抗菌治疗药物选择基本与急性菌痢相同,但应先采用静脉给药,情况好转后改为口服。此外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噻肟等。
    (2)抗休克治疗
    1)扩充血容量:早期应快速输液,立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及5%碳酸氢钠5mg/kg,于1/2~1小时静脉滴注,以迅速扩张血容量。以后则生理盐水与葡萄糖各半,按20~50ml/kg静脉快速滴注,6~8小时滴完。休克改善后维持输液以葡萄糖为主,与含钠液体比例为3:1~4:1,24小时维持量为50~80ml/kg,缓慢静滴。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中毒性菌痢主要为高阻低排性休克,宜采用山莨菪碱(654-2)0.5~1mg/kg(成人20~40mg),静脉推注,每5~15分钟1次。可以对抗乙酰胆碱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直至面色变红润、四肢转暖、血压回升及呼吸改善。如用药后效果不佳,可以改用酚妥拉明(苄胺唑啉)、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5ml/kg约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4.4mmol/L。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静脉滴注,一般用3~5天。
    (3)防治脑病发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可以降低氧耗或减轻脑水肿。对于高热及频繁惊厥患者可以短暂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及异丙嗪各1~2mg/kg肌肉注射,可以加强物理降温的效果。当患者频繁惊厥,昏迷加深,呼吸不规则,口唇发绀,应及时采用20%甘露醇,每6~8小时静脉推注1.5~2g/kg。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静滴,限制钠盐摄入,对控制脑水肿有一定作用。
    (4)抢救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严格控制入液量。必要时给予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危重者应呼吸监护、气管插管或用人工呼吸器。
    3.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疗效欠佳,需长期系统治疗,积极寻找诱因加以治疗。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应隔离治疗;应尽可能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做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便作为用药及判断疗效的参考。
    (1)抗生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足,疗程较长,且需重复1个或2个疗程。
    (2)菌苗治疗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隔天皮下注射1次,开始每次0.25ml,逐渐增至每次2.5ml,20天为一个疗程。
    (3)局部灌肠5%大蒜浸液或0.5%卡那霉素100~200ml保留灌肠,每天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也可在灌注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10ml、氢化可的松25mg,或可提高疗效。
    (4)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长期使用抗生素易致菌群失调。应限制豆制品和乳类摄入量。并可应用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等纠正。

  • 第16题:

    简述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机理。


    正确答案: (1)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复制,借助血流扩散到脾脏和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感染肺、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因肺充血及脑内呼吸中枢的损伤导致呼吸困难。
    (2)NDVF蛋白上有可被组织细胞蛋白切割的位点,强毒株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较多,易被切割成F1、F2。前者有细胞融合活性,引起细胞出现CPE。弱毒株切割位点为中性氨基酸,不易被切割。

  • 第17题:

    简述丁香的特征。


    正确答案: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呈红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用指甲刻划时有油渗出。入水则萼管垂直下沉。萼先端四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瓣四片,味辛辣,微有麻舌感。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油室众多,双韧型维管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内侧为数通气组织,薄壁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粉末:油室众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略呈三角形,具3副合沟,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无色或淡黄色,纤维呈梭状,草酸钙簇晶极多,不定式气孔。

  • 第18题:

    天疱疮属于()

    • A、过敏性疾病
    • B、自身免疫病
    • C、免疫缺陷病
    • D、细菌性疾病
    • E、病毒性疾病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口蹄疫病畜肉的处理。

    正确答案: 凡确诊或疑似患口蹄疫的牲畜应急宰,为杜绝疫源传播同群牲畜均应全部屠宰。体温升高的病畜肉、内脏和副产品应高温处理。体温正常的病畜可去骨肉和内脏,经后熟过程,即在0~5℃48小时或6℃以上30小时,或10~12℃24小时无害化处理后方可食用。凡接触过病畜的工具、衣服、屠宰场所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SCLE临床表现及免疫病理。

    正确答案: 丘疹鳞屑型:开始为小丘疹,渐扩大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斑块,上覆薄层非黏着性鳞屑,似鳞屑病样或糠疹样。
    环形红斑型:由小红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隆起浸润的环形或弧形水肿性红斑。
    L.BT皮损处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不规则颗粒状线形沉积。10-25%患者正常皮肤LBT阳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步骤。

    正确答案: (1)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可采集病鸡呼吸道分泌物、脾脏、血液、脑组织,按1:5的比例假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用研磨器将组织研碎制成20%的悬液,反复冻融2-3次,5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用灭菌滤器过滤除菌或加抗生素杀灭病料中杂菌。
    (2)分离培养 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9-1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鸡胚,37℃孵育,每天照蛋2次,弃除24小时内死亡胚,收集24 -96小时死亡胚,96小时内未死亡胚取出。
    (3)收集鸡胚尿囊液采用血凝试验检查是否有血凝活性,对有血凝活性分离物应用标准的抗新城疫病毒,采用血凝抑制血清学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后对病毒的致病性做进一步鉴定--致病性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天疱疮属于()
    A

    过敏性疾病

    B

    自身免疫病

    C

    免疫缺陷病

    D

    细菌性疾病

    E

    病毒性疾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丁香细菌性疫病。

    正确答案: 症状:
    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
    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
    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