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层值的含义是什么?它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什么位置?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反应是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脂肪非酶氧化中的哪一种?


    正确答案: 单层值:单分子层水的总量被称为单层值。
    单分子层水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第Ⅰ区,是吸湿等温线开始时稍陡的一段,水分活度在0~0.25之间。
    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是脂肪非酶氧化。

  • 第2题: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1)水分活度降低到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值(As)以下时,酶基本无活性。
    (2)每种酶活性的显示,都存在一个最小水分活度
    (3)酶反应除了与整个食品体系的水分活度有关外,还与局部的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水分活度酶耐热性的关系:
    (1)Aw减少,酶的热稳定性增强
    (2)脱水食品中的酶并未完全失活

  • 第3题:

    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食品成分与容器发生反应。

  • 第4题: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什么?防止酶促褐变的机理与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
    酶促褐变的预防措施
    (1)热处理:热烫、巴氏杀菌和微波加热90-95℃,维持几秒钟
    (2)酸处理:多数酚酶的最适pH为6-7,pH<3.0基本失活,所以降低pH就可以抑制酶促褐变,常用
    V.C、柠檬酸、苹果酸来降低pH。一般柠檬酸与亚硫酸钠混用,0.5%柠檬酸+0.3%VC
    (3)二氧化硫及亚硫酸钠:在pH=6时,效果最好,10ppm的二氧化硫足以使酚酶失活,但考虑到挥
    发,反应损失等,一般增加为300ppm,残留低于20mg/kg。添加此类试剂会造成食品褪色和维生素
    B.1被破坏
    (4)驱氧法;使用抗坏血酸,浸涂在果蔬表面,其可螯合Cu,还原醌,它比醌更容易氧化。
    (5)底物改性:使酚形成甲基取代物。

  • 第5题:

    果蔬加工中发生褐变的原因包括()。

    • A、果蔬组织中的单宁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褐色物质的酶褐变
    • B、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褐变,如糖与含氮物质、有机酸物质的反应等
    • C、酶褐变要有氧化酶系统、氧气和可褐氧化物质的共同存在
    • D、酶褐变不需要有氧化酶系统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问答题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什么?防止酶促褐变的机理与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
    酶促褐变的预防措施
    (1)热处理:热烫、巴氏杀菌和微波加热90-95℃,维持几秒钟
    (2)酸处理:多数酚酶的最适pH为6-7,pH<3.0基本失活,所以降低pH就可以抑制酶促褐变,常用
    V.C、柠檬酸、苹果酸来降低pH。一般柠檬酸与亚硫酸钠混用,0.5%柠檬酸+0.3%VC
    (3)二氧化硫及亚硫酸钠:在pH=6时,效果最好,10ppm的二氧化硫足以使酚酶失活,但考虑到挥
    发,反应损失等,一般增加为300ppm,残留低于20mg/kg。添加此类试剂会造成食品褪色和维生素
    B.1被破坏
    (4)驱氧法;使用抗坏血酸,浸涂在果蔬表面,其可螯合Cu,还原醌,它比醌更容易氧化。
    (5)底物改性:使酚形成甲基取代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单层值的含义是什么?它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什么位置?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反应是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脂肪非酶氧化中的哪一种?

    正确答案: 单层值:单分子层水的总量被称为单层值。
    单分子层水位于吸湿等温曲线的第Ⅰ区,是吸湿等温线开始时稍陡的一段,水分活度在0~0.25之间。
    在单层值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以下反应速度较高的是脂肪非酶氧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酶促褐变与非酶促褐变的概念?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它是由于蔬菜中的酚类和单宁物质,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先生成醌类物质,再由醌类经过一系列变化后生成一种褐色的产物——黑色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水果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变成棕红色,此种反应称为(  )。
    A

    褐变

    B

    酶促褐变

    C

    变质

    D

    变性

    E

    非酶褐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酶褐变与非酶褐变的概念。

    正确答案: 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过程称为酶促褐变;而不需酶的参与就可发生的褐变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非氧化或非酶促褐变它包括()和()反应。

    正确答案: 美拉德反应,焦糖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1)水分活度降低到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值(As)以下时,酶基本无活性。
    (2)每种酶活性的显示,都存在一个最小水分活度
    (3)酶反应除了与整个食品体系的水分活度有关外,还与局部的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水分活度酶耐热性的关系:
    (1)Aw减少,酶的热稳定性增强
    (2)脱水食品中的酶并未完全失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导致酶促褐变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控制果蔬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 (1)水果和蔬菜在采收后,当有机械性损伤发生或处于异常环境时,果蔬中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被破坏,导致氧化产物积累,造成果蔬变色的一类反应。这类反应的速度非常快,一般需要和空气接触,由酶催化,因此称为酶促褐变。
    (2)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它能催化两类完全不同的反应,两类反应都需要有氧参加。一类是一元酚羟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另一类是邻-二酚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等非需宜的褐变。氧化反应同样可引起食品的褐变。
    (3)①驱除O2和酚类化合物等底物,以防止褐变。②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和巯基化合物等,将初始产物、邻苯醌还原为原来的底物,从而阻止黑色素的生成。③采用使酶失活的方法④改变酶作用的条件。

  • 第14题:

    简要说明水分活度与氧化作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 以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为分界点,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小于该值时,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增大;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大于该值时,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减小;当食品的水分活度等于该值时则氧化速度最慢。

  • 第15题:

    简要说明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当水分活度降低到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值以下时酶基本无活性。当水分活度高于该值以后,则酶活性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但当水分活度超过多层水所对应的值后,酶的活性显著增大。

  • 第16题:

    食品中Vc与食品非酶褐变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维生素C降解最终阶段中的许多物质参与风味物质的形成或非酶褐变。降解过程中生成的L–脱氢抗坏血酸和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共同作用生成糖胺类物质,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维生素C降解形成风味物质和褐色物质的主要原因是二羰基化合物及其他降解产物按糖类非酶褐变的方式转化为风味物和类黑素。

  • 第17题:

    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同:都是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
    异:发生的机理不同。酶促褐变多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与酶无关的褐变作用,称为非酶褐变,常伴随着热加工和长时间贮藏而发生

  • 第18题:

    问答题
    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分活度与氧化的关系:
    (1)Aw<Aws时,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降低而增大。部分极性基团失去水的保护,直接与氧接触氧化(脂肪自动氧化),形成过氧化物;
    (2)Aw>Aws时,在较小的Aw范围内,由于水的保护作用,氧化速度随Aw的升高而减少,但随着Aw的升高,水层厚度变厚,脂肪分子发生肿胀而使脂肪分子的催化反应部位外露、酶及金属离子流动性增强、水中的氧溶存量增加,氧化速度随Aw的升高而升高
    (3)Aw=Aws时,则氧化速度最慢。
    水分活度非酶褐变的关系:非酶褐变有一适宜的水分活度范围水分活度的增大使参与褐变反应的有关成分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增加,且在食品内部的流动性逐渐改善,从而使它们相互之间的反应几率增大,褐变速度因而逐渐加快。但是,当水分活度超过0.9后,由于与褐变有关的物质被稀释,且水分为褐变产物之一,水分增加将使褐变反应受到抑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果蔬加工中发生褐变的原因包括()。
    A

    果蔬组织中的单宁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褐色物质的酶褐变

    B

    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褐变,如糖与含氮物质、有机酸物质的反应等

    C

    酶褐变要有氧化酶系统、氧气和可褐氧化物质的共同存在

    D

    酶褐变不需要有氧化酶系统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食品中发生的褐变反应有三种,()、非酶促褐变和油脂及维生素C氧化所导致的褐变。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导致酶促褐变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控制果蔬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 (1)水果和蔬菜在采收后,当有机械性损伤发生或处于异常环境时,果蔬中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被破坏,导致氧化产物积累,造成果蔬变色的一类反应。这类反应的速度非常快,一般需要和空气接触,由酶催化,因此称为酶促褐变。
    (2)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它能催化两类完全不同的反应,两类反应都需要有氧参加。一类是一元酚羟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另一类是邻-二酚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等非需宜的褐变。氧化反应同样可引起食品的褐变。
    (3)①驱除O2和酚类化合物等底物,以防止褐变。②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和巯基化合物等,将初始产物、邻苯醌还原为原来的底物,从而阻止黑色素的生成。③采用使酶失活的方法④改变酶作用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食品成分与容器发生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食品中Vc与食品非酶褐变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维生素C降解最终阶段中的许多物质参与风味物质的形成或非酶褐变。降解过程中生成的L–脱氢抗坏血酸和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共同作用生成糖胺类物质,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维生素C降解形成风味物质和褐色物质的主要原因是二羰基化合物及其他降解产物按糖类非酶褐变的方式转化为风味物和类黑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