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墙设计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题目

在抗震墙设计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GB50011抗震规范6.4.7条和6.4.8条规定了在抗震墙设计时对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进行控制的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长度至少为墙厚度的一倍,墙体厚度小于400mm时端柱至少取400mm(延续89规范1.5至2倍墙厚度的要求)。实际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集中配筋的尺寸可根据抗震验算结果,在满足规范最小尺寸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所需要边缘构件的尺寸。
更多“在抗震墙设计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震设计时,非结构构件亦应抗震设防,建筑非结构构件分类为( )。

    A.装饰物、围护墙、隔墙
    B.附属结构构件、装饰物、女儿墙和高低跨封墙
    C.装饰物、围护墙和隔墙、顶棚
    D.附属结构构件、装饰物、围护墙和隔墙

    答案:D
    解析:
    建筑非结构构件大致分三类:①附属结构构件,如女儿墙、高低跨封墙、雨篷等;②装饰物,如贴面、顶棚、悬吊物等;③围护墙和隔墙。

  • 第2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市级电信大楼,经计算可知: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B、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C、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D、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设计中,对刚架构件进行截面设计时,控制截面和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根据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分析结果,找出控制界面的内力组合,控制界面的位置一般在柱底、柱顶、柱牛腿连接处及梁端(若分段,指各分段端部)、梁跨中等截面处。
    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主要有:
    (1)最大轴压力Nmax和同时出现的M及V的较大值。
    (2)最大弯矩Mmax和同时出现的V及N的较大值。
    (3)最小轴压力Nmin和相应的M及V。

  • 第4题:

    如何定义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暗柱、翼墙、端柱?


    正确答案:暗柱、翼墙、端柱按GB50011规范6.4.7条定义,暗柱一般指窗间墙等部位的矩形截面;当有翼墙或端柱时,如果翼墙长度小于3倍翼墙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度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 第5题: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下列对延性剪力墙抗震设计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 A、强梁弱墙;
    • B、强剪弱弯;
    • C、限制墙肢的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
    • D、加强重点部位。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在抗震墙设计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GB50011抗震规范6.4.7条和6.4.8条规定了在抗震墙设计时对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进行控制的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长度至少为墙厚度的一倍,墙体厚度小于400mm时端柱至少取400mm(延续89规范1.5至2倍墙厚度的要求)。实际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集中配筋的尺寸可根据抗震验算结果,在满足规范最小尺寸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所需要边缘构件的尺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抗震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lc与()无关。
    A

    抗震等级;

    B

    墙肢中部的约束条件;

    C

    墙肢长度;

    D

    墙肢端部的约束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市级电信大楼,经计算可知: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B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C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D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第3.0.2条,6度抗震设防、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有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市级的电信大楼,属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属乙类建筑。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9.1条第1款,乙类建筑,6度,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即应按设防烈度7度的要求考虑。另外,已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由8.1.3条第3款,此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可知,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其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按二级进行抗震设计。

  • 第11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GB50011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此规定,是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及对地震能量的耗散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使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正确答案: 底框-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和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坚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中,下列( )不正确。

    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为()

    • A、0.4%;
    • B、0.5%;
    • C、0.6%;
    • D、0.8%。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抗震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lc与()无关。

    • A、抗震等级;
    • B、墙肢中部的约束条件;
    • C、墙肢长度;
    • D、墙肢端部的约束条件。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正确答案:底框-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和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坚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 第17题:

    GB50011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GB50011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此规定,是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及对地震能量的耗散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使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 第18题:

    在进行批量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检测时,如何确定检测批构件截面尺寸的推定值?


    正确答案:对结构性能进行检测时,检验批构件截面尺寸推定值按《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的有关规定确定。当检验批判定为符合且受检构件的尺寸偏差最大值不大于偏差允许值得1.5倍时,可将设计的截面尺寸作为该批构件的截面尺寸的推定值;当检验批判定为不符合或检验批判定为符合但受检构件的尺寸偏差最大值大于偏差允许值的1.5倍时,宜全数检测或重新划分检验批进行检测;当不具备全数检测或重新划分检验批检测条件时,宜以最不利检测值作为该批构件尺寸的推定值。

  • 第19题:

    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时为何对裂缝宽度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过大的裂缝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严重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同时会损坏结构的外观,影响使用。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定义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暗柱、翼墙、端柱?

    正确答案: 暗柱、翼墙、端柱按GB50011规范6.4.7条定义,暗柱一般指窗间墙等部位的矩形截面;当有翼墙或端柱时,如果翼墙长度小于3倍翼墙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度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正确的是(  )。
    A

    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B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C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D

    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6条第2款规定,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的高层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3.9.1条第1款规定,乙类建筑6度时,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而位于Ⅳ类场地抗震构造措施也应按7度要求考虑。
    根据《高规》第3.9.1条表3.9.3可知,7度抗震,H=60m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按二级考虑抗震措施,框架按三级考虑抗震措施。
    根据《高规》第8.1.3条第3款规定,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故而框架应按二级考虑抗震措施。

  • 第22题:

    判断题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对延性剪力墙抗震设计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

    强梁弱墙;

    B

    强剪弱弯;

    C

    限制墙肢的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

    D

    加强重点部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