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第1题: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就当时分封的对象而言,包括()①姬姓子弟②贤能之人③功臣④先代贵族
第2题: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该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第3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第4题: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第5题: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第6题:
商汤的先祖名(),周王朝的始祖为(),即禹舜时的农官后稷,姬姓。周文王姬昌建都(),其子武王姬发伐商灭纣,建立周朝,传12王,至()东迁(),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史称()。
第7题: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第8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第9题: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百姓皆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第10题:
第11题: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财、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智
第12题:
汉水北岸的诸多妇人
汉水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
汉水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
汉水南岸的诸多妇人
第13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第14题: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
第15题: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第16题: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第17题: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第18题:
“之”的意义: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
第19题:
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第20题:
孟津之会是()召集天下诸侯。
第21题:
第22题:
①②
②④
①③
③④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