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王霸篇》中指出()而天下归之,失去则天下去之。
第1题:
第2题: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
第3题:
让企业少跑腿,让百姓得实惠”一直是各地行政审批制度革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4题:
唐僧得龙马,可无鞍辔,哪去取?()
第5题:
旅游素有“平民外交”之誉,这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老百姓。
第6题:
清•徐彬说:“桂枝汤,外证得之,();内证得之,()。”
第7题:
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主张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第8题: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于丹论语心得》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
第10题:
①②③
①②
②③④
①②③④
第11题:
从惊恐得之
素有内饮,误汗伤阳得之
汗后,烧针,复感外寒得之
脾胃虚寒,胃气上逆得之
水饮内停,复感风寒得之
第12题:
管百姓要
不用鞍辔
观音差人送
第13题: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从哲学上看,这副对联对党员干部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群众观点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要坚持执政为民 ③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14题:
《碧鸡漫志》说:叶梦得得苏之六七分,而叶梦得之舅得七八分。”句中“叶梦得之舅”是谁?
第15题: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的现实意义是()。
第16题:
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第17题:
翻译: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第18题:
奔豚气病因有()
第19题: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该对联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有()①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③政务公开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④为官者更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第20题:
“厚聚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墨子·辞过》),“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荀子·王霸》),句中的“财”和“货”有何不同?
第21题:
东方之鼎,威震中华,天下之斗,富庶华夏
东方之斗,富庶百姓,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第22题: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财、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智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