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下列选项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转型特征的是()
第1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第2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转型”有关的是()
第3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第4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第5题: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第6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
第7题: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性质的社会。
第8题:
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第9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第10题:
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社会
半封建与半殖民地社会
第11题: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第12题:
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使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甚至迟滞。
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第13题: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第14题: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第15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予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
第16题: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第17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
第18题:
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是从()开始的。
第19题: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第20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21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第22题: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促进中国的富强
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第23题:
春秋战国
晚清
辛亥革命
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