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隧道施工的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瓦斯隧道施工程序?


    正确答案: 瓦斯隧道施工程序为:
    (1)首先探明前方瓦斯情况,根据探测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做到不探明不掘进。
    (2)当钻孔中有瓦斯涌出时,立即进行瓦斯压力和流量测定,并根据瓦斯涌出量,核算通风能力。
    (3)隧道出现瓦斯后,按“通风可靠、预报准确、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要求落实各项瓦斯治理规定。
    (4)当风机停止运转时,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洞内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按规定进行局部积聚瓦斯的处理。处理前根据现场情况编制专门措施,落实专人指挥。处理过程中,控制瓦斯排放量,严禁“一风吹”,回风流经区域全部撤人、停电、停止一切作业。
    (6)当钻孔或爆破揭露的瓦斯通道瓦斯喷涌量较大,采用排风不能解决时,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报请专家研究制定处理方案。

  • 第2题:

    简述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


    正确答案:高速铁路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列车以高速通过隧道时,会产生极强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即瞬间压力、洞口微气压和行车阻力,对行车安全性、旅客舒适度及洞口环境等均产生不利影响。当列车以200km/h以上的速度通过铁路隧道时,这种不利影响就已十分明显地起到控制作用。

  • 第3题:

    简述动车组隧道模式的作用及特点?


    正确答案: 用于动车组在通过隧道时,防止外部不良空气进入车厢内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此时HVAC空调系统的废排风门关闭,回风风门打开。

  • 第4题:

    简述隧道施工有的特点。


    正确答案: 隧道施工有以下特点:
    1)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2)工作条件差,工作面小而狭窄,工作环境差。
    3)暗挖法施工对地面影响较小,但埋置较浅时,可能导致地面沉陷。
    4)有大量废碴,需妥善处理。

  • 第5题:

    简述隧道围岩的分类机各类围岩的特点


    正确答案: VI类——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产生岩爆
    V类——长时间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IV类——拱部无支承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事失去稳定
    III类——拱部有支承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II类——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坝至地表)
    I类——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沙常与水一齐涌出,浅埋时易坍至地表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内层衬砌施作方法及特点。

    正确答案: (1)顺作法:由上到下顺序连续施工。即先进行上部拱墙施工,通常采用整体模板台车配混凝土输送泵分段浇筑;然后施作下部仰拱、填充和底板,只需配备挡头板就可进行灌筑。顺作法施工程序简化、无逆做施工缝、衬砌整体性能好、衬砌受力状态好等优点,但需配备整体模板台车和专用的仰拱栈桥设备,及相应拌制、运输、输送能力的混凝土机械设备。
    (2)逆作法:隧道设计仅有底板而无仰拱,施工先施作上部拱墙,后施作底板。逆作法何以避免底板与拱墙衬砌和开挖作业的相互干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围岩的分类机各类围岩的特点

    正确答案: VI类——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产生岩爆
    V类——长时间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IV类——拱部无支承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事失去稳定
    III类——拱部有支承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II类——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坝至地表)
    I类——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沙常与水一齐涌出,浅埋时易坍至地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中处理溶洞措施。

    正确答案: (1)引。遇到暗河或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的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等设施宣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将水排除洞外。
    (2)堵。对以停止发育、跨径小、无水的溶洞,根据起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填充情况采用混凝粘土等回填封闭或加深边墙基岩。
    (3)越。对狭长而较深的熔洞,可加深边侧的边墙基础、砌筑圬工支墙、筑拱或设置桥台架梁越过。
    (4)绕。对处理困难且耗时时,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溶洞,继续隧道前方施工并同时处理溶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有的特点。

    正确答案: 隧道施工有以下特点:
    1)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2)工作条件差,工作面小而狭窄,工作环境差。
    3)暗挖法施工对地面影响较小,但埋置较浅时,可能导致地面沉陷。
    4)有大量废碴,需妥善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有20k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 问题 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 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 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正确答案: 1.进口宜采取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围岩,台阶法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的进洞措施。其施工步序为:
    (1)小导管注浆;
    (2)上台阶开挖;
    (3)隧道拱顶锚喷支护;
    (4)下台阶开挖;
    (5)边墙锚喷支护;
    (6)底部开挖;
    (7)仰拱施作。
    出口宜采取长管棚支护,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尽早成环的技术措施,其施工步序为:
    (1)长管棚钻孔、插管、注浆;
    (2)围岩开挖;
    (3)格栅架力;
    (4)混凝土喷射;
    (5)底部开挖了;
    (6)仰拱施作。
    2.采用的施工方案是:进出口采取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出口采取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洞身采取全新断面开挖,锚喷初期支护,有轨出碴,扒碴机装岩、电动车牵引梭矿车运碴,初期压入式通风,后期混合式通风,液压台车进行模筑衬砌。
    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隧道长度、宽度、工期、地质状况。隧道长度与工期决定了隧道需要两头掘进方案,隧道长度、宽度决定了出碴需要采取有轨出碴、混合通风方案,优先考虑出碴方案、通风方案,然后考虑开挖、衬砌方案。
    3.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序是:
    (1)开挖;
    (2)通风;
    (3)出碴;
    (4)支护;
    (5)仰拱与填充;
    (6)挂铺防水板;
    (7)衬砌;
    (8)沟槽。
    4.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表述如下:
    序重点项目重点控制内容
    1开挖风枪钻眼、装药点炮,炸药雷管运输保管,围岩清除
    2出碴扒碴机作业、矿车运输作业
    3支护格栅架力、锚杆钻眼,混凝土湿喷
    4挂铺防水板施工台架稳定,台架上人员高空作业
    5衬砌台车移动时的稳定,混凝土运输,泵送浇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变形特点。

    正确答案: 隧道支护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要产生变形。如曲墙式衬砌,在主动荷载(设围岩垂直压力大于侧向压力)作用下,在拱顶,其变形背向地层,不受围岩的约束而自由变形,这个区域称为“脱离区”。而在两侧及底部,结构产生朝向地层的变形,并受到围岩的约束阻止其变形,因而围岩对衬砌产生了弹性抗力,这个区称为“抗力区”。为此,围岩对衬砌变形起双重作用:围岩产生主动压力使衬砌变形,又产生被动压力阻止衬砌变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辅助稳定措施。

    正确答案: (1)稳定工作面(预留核心土挡护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2)超前锚杆;
    (3)管棚超前支护前方围岩(小导管、长管棚);
    (4)水平旋喷超前预支护;
    (5)预切槽超前预支护;
    (6)注浆加固围岩和堵水(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深孔帷幕注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任意简述三种隧道施工中防水板的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 (1)对已铺设好防水板的地段严禁采用爆破法捡底或处理欠挖;(2)材料、工具严禁在已铺设好防水板的地段堆放;(3)挡头板的支撑物在接触到防水板处必须加设衬垫;(4)钢筋绑扎时严禁钢筋头接触防水板;(5)焊接作业时防水板应用阻燃材料覆盖,避免焊接火花损伤防水板。(6)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防水板;(7)捣固时避免振动棒接触防水板。

  • 第14题:

    简述客运专线中隧道辅助施工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对浅埋、偏压等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洞口、洞身段应先预加固围岩后再开挖,视地质条件可采用地表砂浆锚杆、地面预注浆、地表旋喷桩等加固围岩,网喷混凝土或砂浆锚杆等加固边仰坡,并根据具体围岩情况设置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
    2)软岩段隧道的基底应予以加强,可采用围岩注浆、钢管桩、旋喷桩或其它加固措施,
    确保衬砌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
    3)岩溶发育的长大隧道,根据隧道环境要求、具体围岩状况、水压、水量等采用恰当的注浆堵水措施。

  • 第15题:

    简述公路隧道的特点


    正确答案: 断面大、形状偏平、围岩条件不确定、受力不确定、施工环境差、
    隐蔽工程多、24h不间断施工、防水要求高、营运需要通风、需要营运照明。

  • 第16题:

    简述隧道工程施工一般安全措施要点。


    正确答案: (1)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制定安全措施;
    (2)施工各班组之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对施工安全事宜做详细交待;
    (3)对软岩或不良地质隧道,制定可行的安全措施,进行超前探测,应遵守:先治水,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项等小循环的原则施工。
    (4)加强对围岩及护坡的检查和测量,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位移情况;
    (5)所有进隧道人员必须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6)进洞前应先做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边坡和仰坡,做好天沟、边沟防护和排水设施。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

    正确答案: 高速铁路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列车以高速通过隧道时,会产生极强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即瞬间压力、洞口微气压和行车阻力,对行车安全性、旅客舒适度及洞口环境等均产生不利影响。当列车以200km/h以上的速度通过铁路隧道时,这种不利影响就已十分明显地起到控制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量测目的。

    正确答案: (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
    (2)指导施工,预测险报、做出工程预测、确立施工对策、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3)校核工程理论,完善工程类比方法: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示:工程类比提供产考指标: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4)工程运营期间的监控手段:掌握工程运营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量测的目的。

    正确答案: (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
    (2)指导施工,预测险报、做出工程预测、确立施工对策、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3)校核工程理论,完善工程类比方法;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示;工程类比提供产考指标;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4)工程运营期间的监控手段;掌握工程运营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的特点。

    正确答案: 隧道施工有以下特点:
    1)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2)工作条件差,工作面小而狭窄,工作环境差。
    3)暗挖法施工对地面影响较小,但埋置较浅时,可能导致地面沉陷。
    4)有大量废碴,需妥善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式干燥设备的干燥形式及特点。

    正确答案: 1.干燥形式
    (1)顺流式:小车移动的方向和气流移动方向一致。
    设备内热端: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冷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
    湿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干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
    热端——湿端
    冷端——干端
    干燥开始时温度较高(80-85℃),终了时温度较低(55-60℃)。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及要求表面硬化、内部干裂的多孔性食品。
    缺点:有时不能将干制品水分减至最低的标准含量。
    (2)逆流式:气流和物料移动方向相反。
    湿端——冷端
    干端——热端
    干燥开始时温度较低(40-50℃),终了时温度较高(65-85℃)。适用于导湿性小的物料,含糖量高、汁液粘稠的果实。
    (3)组合式:又称对流式干燥机或中央排气式干制机。
    具有顺流式湿端水分蒸发率高及逆流式干燥后期干燥能力强的优点。所以一般:先顺流后逆流。顺流——路程较短;逆流——路程较长。即高温短程经过顺流,低温长程经过逆流。
    2.特点
    (1)简单、易操作、灵活
    (2)可连续加工
    (3)可适于大规模生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隧道施工中小导管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

    正确答案: 小导管注浆是喷锚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采用这种措施的地层,一般都很软弱或松散,如不采取措施,开挖时工作面极易坍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动车组隧道模式的作用及特点?

    正确答案: 用于动车组在通过隧道时,防止外部不良空气进入车厢内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此时HVAC空调系统的废排风门关闭,回风风门打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