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F8型分配阀缓解位的作用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常用制动时:
    (1)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
    (2)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阀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放排出,起局减作用。
    (3)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阻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
    (4)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 第2题:

    试述109型机车分配阀的基本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主阀部的基本作用原理为:根据列车管压力变化在主活塞上产生作用力之差,使主活塞通过主活塞杆带动节制阀或滑阀上、下移动,连通或切断相应气路,从而实现容积室和作用管的充、排风。
    均衡部的基本作用原理为:根据容积室和作用管压力变化在均衡活塞上所产生作用力之差,使均衡活塞带动空心阀杆上、下移动,以开启或关闭供气阀口(或排气阀口),从而控制机车制动缸的充、排风,实现机车的制动、缓解及保压。紧急增压阀的基本作用原理为:根据增压阀所受到的作用力之差,使增压阀在阀套中上、下移动,由柱塞凹槽连通或切断总风向容积室迅速充风的气路。

  • 第3题:

    试述FS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阀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方排出,起局减作用;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限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 第4题:

    试棕F8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方排出,起局减作用,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限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 第5题:

    说明109型分配阀在充气缓解位时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⑴制动管充气(均衡勾贝下方缓解),制动管压力进入主阀勾贝上方压勾贝至下极端位置
    ⑵工作风缸充气:使制动管内压力空气进入工作风缸备用
    ⑶紧急增压阀上侧充气,制动管压力进入紧急增压阀的上方,使紧急增压阀稳居下方
    ⑷容积室缓解:使分配阀容积室内压力空气从排风1电空阀254排大气,或空气位时从分配阀缓解塞门156排大气
    ⑸均衡勾贝下方缓解:使均衡勾贝下方的压力空气,进入容积室,然后从排风1电空阀254排大气或者空气位时从分配阀缓解塞门156排大气
    ⑹制动缸缓解:使制动缸内的压力空气经均衡阀口进入均衡勾贝的轴向中心孔,然后排大气

  • 第6题:

    F8型分配阀的阶段缓解保压作用位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转换盖板调整到阶段缓解位时,制动后施行列车管增压,制动缸开始缓解,操纵使列车管停止增压时,制动缸压力还在下降,当压力风缸、列车管和制动缸三者压力平衡时,F8型分配阀的平衡阀关闭,此时制动缸压力保持不变,主阀处于阶段缓解保压位状态。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常用制动时:
    (1)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
    (2)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阀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放排出,起局减作用。
    (3)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阻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
    (4)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说明109型分配阀在充气缓解位时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⑴制动管充气(均衡勾贝下方缓解),制动管压力进入主阀勾贝上方压勾贝至下极端位置
    ⑵工作风缸充气:使制动管内压力空气进入工作风缸备用
    ⑶紧急增压阀上侧充气,制动管压力进入紧急增压阀的上方,使紧急增压阀稳居下方
    ⑷容积室缓解:使分配阀容积室内压力空气从排风1电空阀254排大气,或空气位时从分配阀缓解塞门156排大气
    ⑸均衡勾贝下方缓解:使均衡勾贝下方的压力空气,进入容积室,然后从排风1电空阀254排大气或者空气位时从分配阀缓解塞门156排大气
    ⑹制动缸缓解:使制动缸内的压力空气经均衡阀口进入均衡勾贝的轴向中心孔,然后排大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缓解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制动管的压力空气经副风缸充气止回阀向副风缸充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主阀大膜板上方及辅助阀膜板下方充气,主阀大膜板下移柱塞顶开缓解阀,主阀小膜板上方制动缸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排向大气,车辆缓解;制动管压力空气经转换盖板向工作风缸充气,辅助膜板上移,工作风缸经辅助风缸柱塞向辅助阀膜板下方及辅助室充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制动后保压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当制动管停止减压时,随着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进行,当主阀大、小膜板活塞受力相平衡时,关闭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通路,缓解阀仍关闭,主阀和辅助阀处于制动保压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制动保压后的缓解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1)转换盖板一次缓解位(沟通位):制动管充气增压,制动管与局减时的通路被遮断,工作风缸的压力经缓解柱阀的凹槽、转换盖板向制动管逆流,使主活塞上下压力平衡,主阀膜板下移时缓解阀开启,制动缸排大气,实现一次缓解。同时,辅助阀活塞上移,使工作风缸向辅助室充气,加速了主阀的缓解作用。
    (2)转换盖板阶段缓解位(隔断位):在制动管充气增压时,由于转换盖板遮断了工作风缸与制动管通路,当小膜板上方的制动缸压力下降至稍低于大膜板向上的作用力时,主阀及缓解柱塞上移,缓解阀关闭。此时主阀杆上端与供气阀接触,主阀呈缓解保压位。在制动管充气增压的初期,工作风缸经辅助阀柱塞凹槽向辅助室降低压力,提高了三压力结构阀的缓解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车辆制动机104型(103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位的作用?

    正确答案: 机车连挂编组完毕的车列后,机车开始向列车制动主管充气时,车辆制动机的工作风缸、副风缸、紧急室中均无压力空气,制动主管向这三方面的充气,称为初充气。向列车制动管初充气时,压力空气经制动主管、制动支管、截断塞门和远心集尘器进入分配阀中间体,分别通向分配阀主阀和紧急阀,进入主阀的压力空气,使主阀的主活塞和滑阀处于充气及缓解位,制动管压力空气分别充人工作风缸、副风缸租紧急风缸等处所,并充气到规定压力(104型为600kPa;103型为500kPa)。
    若列车制动管经过减压,产生制动作用后再缓解制动机时,工作风缸、副风缸、紧急室中均剩有一定量的压力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的充气称为再充气。当列车施行减压制动以后,再向列车制动管充气时,由于制动管的增压,破坏了主活塞两侧原来在制动位时的压力平衡状态,制动管的压力超过工作风缸的压力并克服滑阀的阻力,将主活塞连同滑阀一起向下推到充气缓解位,工作风缸、副风缸和紧急室得到再充气,容积室与制动缸排气缓解,制动机处于缓解状态。
    为协调长大货物列车前、后部车辆的充气和缓解动作一致,减缓列车的纵向冲动,在103型分配阀中设有减速部,能产生减速充气和减速缓解作用位置。(客车104型分配阀不设减速部,无此作用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制动管充气时:
    (1)动管压力空气经副风缸充气止回阀向副风缸充气。
    (2)制动管压力空气经主阀大膜板上方及辅助阀膜板下方充气,主阀大膜板下移柱塞顶开缓解阀,主阀小膜板上方制动缸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排向大气,车辆缓解。
    (3)制动管压力空气经转换盖板向工作风缸充气。
    (4)辅助膜板上移,工作风缸经辅助阀柱塞向辅助阀膜板下方及辅助室充气。

  • 第14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制动保压后的缓解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1)转换盖板一次缓解位(沟通位):制动管充气增压,制动管与局减时的通路被遮断,工作风缸的压力经缓解柱阀的凹槽、转换盖板向制动管逆流,使主活塞上下压力平衡,主阀膜板下移时缓解阀开启,制动缸排大气,实现一次缓解。同时,辅助阀活塞上移,使工作风缸向辅助室充气,加速了主阀的缓解作用。
    (2)转换盖板阶段缓解位(隔断位):在制动管充气增压时,由于转换盖板遮断了工作风缸与制动管通路,当小膜板上方的制动缸压力下降至稍低于大膜板向上的作用力时,主阀及缓解柱塞上移,缓解阀关闭。此时主阀杆上端与供气阀接触,主阀呈缓解保压位。在制动管充气增压的初期,工作风缸经辅助阀柱塞凹槽向辅助室降低压力,提高了三压力结构阀的缓解速度。

  • 第15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制动后保压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当制动管停止减压时,随着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进行,当主阀大、小膜板活塞受力相平衡时,关闭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通路,缓解阀仍关闭,主阀和辅助阀处于制动保压位。

  • 第16题:

    试述车辆制动机104型(103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位的作用。


    正确答案: 机车连挂编组完毕的车列后,机车开始向列车制动主管充气时,车辆制动机的工作风缸、副风缸、紧急室中均无压力空气,制动主管向这三方面的充气,称为初充气。向列车制动管初充气时,压力空气经制动主管、制动支管、截断塞门和远心集尘器进入分配阀中间体,分别通向分配阀主阀和紧急阀,进入主阀的压力空气,使主阀的主活塞和滑阀处于充气及缓解位,制动管压力空气分别充人工作风缸、副风缸租紧急风缸等处所,并充气到规定压力(104型为600kPa;103型为500kPa)。
    若列车制动管经过减压,产生制动作用后再缓解制动机时,工作风缸、副风缸、紧急室中均剩有一定量的压力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的充气称为再充气。当列车施行减压制动以后,再向列车制动管充气时,由于制动管的增压,破坏了主活塞两侧原来在制动位时的压力平衡状态,制动管的压力超过工作风缸的压力并克服滑阀的阻力,将主活塞连同滑阀一起向下推到充气缓解位,工作风缸、副风缸和紧急室得到再充气,容积室与制动缸排气缓解,制动机处于缓解状态。
    为协调长大货物列车前、后部车辆的充气和缓解动作一致,减缓列车的纵向冲动,在103型分配阀中设有减速部,能产生减速充气和减速缓解作用位置。(客车104型分配阀不设减速部,无此作用位置)。

  • 第17题:

    F8型分配阀制动保压作用位时具有制动缸的自动补风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问答题
    试棕F8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方排出,起局减作用,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限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紧急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紧急制动时,辅助阀活塞下移,打开放风阀口,使制动管压力迅速下降,使列车产生紧急制动。当制动缸压力升至限压阀所限定压力时,限压阀上移,关闭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通路。主阀的动作过程与常用制动时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F8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制动管充气时:
    (1)动管压力空气经副风缸充气止回阀向副风缸充气。
    (2)制动管压力空气经主阀大膜板上方及辅助阀膜板下方充气,主阀大膜板下移柱塞顶开缓解阀,主阀小膜板上方制动缸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排向大气,车辆缓解。
    (3)制动管压力空气经转换盖板向工作风缸充气。
    (4)辅助膜板上移,工作风缸经辅助阀柱塞向辅助阀膜板下方及辅助室充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F8型分配阀的阶段缓解保压作用位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 转换盖板调整到阶段缓解位时,制动后施行列车管增压,制动缸开始缓解,操纵使列车管停止增压时,制动缸压力还在下降,当压力风缸、列车管和制动缸三者压力平衡时,F8型分配阀的平衡阀关闭,此时制动缸压力保持不变,主阀处于阶段缓解保压位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F8型分配阀有()作用位。

    正确答案: 5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FS型分配阀常用制动位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主活塞上移,缓解阀柱塞遮断了工作风缸向制动管逆流的通路,缓解阀关闭,制动缸不通大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缓解阀柱塞中心孔、局部减压阀到局减室,从充气阀下方排出,起局减作用;主阀杆上端顶开供气阀,副风缸压力空气经供气阀口、限压阀凹槽向制动缸充气,同时,充气阀下移,关闭制动管局减排气通路辅助阀活塞下移,遮断了辅助室与工作风缸的通路,辅助室经辅助阀中心孔、上缩口至大气,放风阀口仍关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