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苏拭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大略如(),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姿态横生。”
第3题:
十七大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4题: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上面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观点?
第5题:
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诗文创作应该“如行如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就是说()。
第6题:
请谈谈你对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理解。
第7题: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志勇多困于所溺”。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第8题:
第9题:
要求创作时对自然事物发挥充分相象
要求行文自然,形象描写“随物赋形“
要求行文详略相辅相成
创作时主客观相互融合的一种境界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作者及篇名),简述其要义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要点有二:一是 “诗画一律”。苏轼特别注重诗歌这门语言艺术的视觉美感,诗由感而见,画由见而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互补其短。
二是“传神”。苏轼不仅关注到诗境的如画性特征,而且在这如画的诗境中,还强调要有韵味,要能传神,达到传神入化的境界。
略
第14题: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一气呵成,不重“小节”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15题:
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第16题: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第17题:
(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
第18题:
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这段话给你什么启示?
第19题:
结合报考岗位,谈谈你对干一行爱一行的理解。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苏拭的《答谢民师推官书》
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