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和行的关系。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十分重视知和行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A.行先于知,由行致知
B.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C.以行验知,以行证知
D.知行并进,相资为用
第2题:
第3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以下哪一句不以属于同一经典()
第4题:
通过促销企业可以让消费者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能使他在选择购买目标时,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纳入其选择范围,这是促销的()功能。
第5题:
教学做合一,体现陶行知“(),知是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教师甲:荀子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做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乙:荀子认为教学只要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可以知天了
教师丙:荀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教师丁: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在于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第8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怨天,不尤人
学而不思则罔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9题: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10题:
有没有坚定的医德信念
个人欲望与医德意志
是否情愿去做合乎医德要求的事
医德知与行能否统一
对医德善恶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第11题:
第12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
第13题:
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
第14题:
下列各句中,“知”字可以释作“知道”的是()。
第15题: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16题:
对医德善恶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医德意志
有没有坚定的医德信念
是否情愿去做合乎医德要求的事
医德知与行能否统一
第17题:
否认“眼见为实”的错误观点
否认“知”的作用的观点
重视“行”的作用的观点
强调知行相互作用的观点
第18题:
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人格养成
第19题:
实践说
发展说
特殊认识论
多本质说
第20题:
告知
说服
影响
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