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具有大的纯滞后被控对象,采用常规的PID控制算法会产生什么现象?
第1题:
A、容量滞后
B、滞后现象
C、传递滞后
D、滞后时间
第2题:
被控对象的容量滞后即纯滞后。
第3题:
采用PID调节器的条件是对象纯滞后较大。
第4题:
采用PID调节器的条件是对象的纯滞后较大。
第5题:
对象的纯滞后和容量滞后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控制过程有什么影响?
第6题:
被控对象的滞后包括传递滞后和容量滞后两大类。虽然他们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都会对系统的控制质量有影响。
第7题:
微分控制主要用来克服对象的容量滞后和大时间常数的影响,对纯滞后不起控制作用。
第8题:
控制器加入微分作用是为了克服被控对象的()
第9题:
一般而言,大惯性、大滞后的对象宜采用()特性来调节。
第10题:
被控对象的传递滞后也称为()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对纯滞后大的被控对象,可引入微分控制作用来提高控制质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调节对象的容量滞后和纯滞后不大,负荷常有较大波动,工艺又有无差要求时,应采用()。
第15题:
对纯滞后大的被控对象,可引入微分控制作用来提高控制质量。
第16题:
控制对象的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对过渡过程的影响是: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越大,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若控制通道不存在纯滞后,则干扰通道纯滞后通常对调节质量()。
第17题:
串级控制系统适用于()及纯滞后较大的被控对象。
第18题:
简单控制系统尤其适用于被控对象纯滞后小,时间常数小,负荷和()比较平缓,或者对被控变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第19题:
被控对象的容量滞后和纯滞后不大,负荷常有较大波动,工艺又有无余差要求时应采用()
第20题:
对于对象的纯滞后时间较大,时间常数特别大的应采用()控制
第21题:
被控对象控制通道的过渡滞后越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越();干扰通道的过渡滞后越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越()。
第22题:
采样控制系统不适合具有很大纯滞后的被控对象。
第23题:
惯性滞后、容量滞后
纯滞后
惯性滞后、纯滞后
容量滞后、纯滞后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