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表现出数量/频率的特征,简称三间分布。它受病因、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观察疾病的分布,可以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疾病病因提供线索,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人群分布 人群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组。许多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都可能和这些特征有关,其原因主要是对致病因子暴露的机会与程度和自身的感受性不同所致。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1)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频率都显著变化。年龄分布出现差异是由于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或人群免疫水平的差异。此外,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2)性别: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疾病各年龄别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这主要是因为暴露机会不同、男女的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两性的生活方式和嗜好不同等。
(3)职业: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精神紧张等,均可导致疾病分布不同。影响因素主要有暴露机会、劳动环境、劳动强度、社会经济地位、卫生文化水平及精神紧张程度等。
(4)民族和种族:不同民族和种族的遗传因素、风俗、生活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及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均导致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此外,人群中不同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特征,如人口流动等也可能造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同。
2.时间分布 时间分布是对某一地区人群中发生的一种疾病按时间的变化进行描述,以检查可能病因因素与该病的关系。研究时间分布不仅可以提供疾病病因的重要线索,也可反映疾病病因的动态变化,同时还有助于我们验证可疑的致病因素及其与该种疾病的关系。疾病的时间分布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短期波动(时点流行):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子所致,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暴发用于少量人群;短期波动用于较大数量人群。
(2)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许多传染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升高,如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季节性升高主要是由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还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变化有关,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影响。
(3)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
(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3.地区分布 各种传染病、非传染病及原因未明疾病,均具有地区分布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不同所致。一般来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疾病的地区分布。因此,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可为探索疾病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线索,以便制定防治对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1)疾病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如黄热病只在非洲及南美流行;有些疾病虽全球均发生,但各地分布有差异。疾病在同一国家的分布也有差别,如血吸虫病仅限于我国南方一些省份,鼻咽癌多见于广东,食管癌以河南林县高发,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2)疾病的城乡分布:由于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工业化程度、动植物分布等情况不同,导致许多疾病分布上表现出城乡差异。
(3)疾病的地区聚集性:指疾病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对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制定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4)地方性疾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在我国地方病指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于发病地区的水、土壤、粮食中。判断依据为: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均高;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