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题目
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实验可以采用被试内与被试间混合设计,也就是说,不管是青年组被试还是老年组被试都先后阅读两种类 型的阅读材料。即材料类型这一变量上采用被试内设计,年龄这一变量上采用被试间设计。故阅读前面的材 料可能会对阅读后面的材料造成影响,因此出现了练习效应。
更多“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画中画广告之所以能有较高的点击率,主要由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A.干扰度低

    B.页面承载内容量大,互动性强

    C.画中画广告被投放在每篇文章的内容里,覆盖范围广,浏览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以阅读到该广告,广告被阅读的次数高,因此它是最具宣传力度的广告之一

    D.广告位置明显处于浏览者浏览页面的必经之地,不容易被忽略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校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

    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答案:B
    解析:
    在本题中,只涉及材料类型和年龄两个自变量。由于一个变量在另一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有不同的表现,这 一定是出现了交互作用。本题中提到的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 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怏”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 第3题:

    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字频与字号的大小对小学儿童阅读速度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字频与字号的大小对小学儿童阅读速度的影响。
    (2)自变量(两个):①字频(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低频和高频,它们的频率来自字频词典.②字号(被试内变量),分三个水平:大、中、小号。其操作定义为大号(word文档中的一号字)、中号(word文档中的五号字)、小号(word文档中的八号字)。两个因素结合,共有六个处理水平结合,每个处理水平结合有40个汉字。
    (3)因变量:因变量为阅读速度,操作定义为被试的阅读反应时,即从汉字开始呈现到被试考试阅读所经历的时间。
    (4)变量控制:①被试的选择,要选择在同一个年龄的儿童,且男女儿童数目相等;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③汉字材料呈现的颜色、背景颜色.对比度、呈现的位置和距离要相同;④指导语要控制的标准一致。
    (5)被试选择:选取小学三年级儿童20名,男女各半,视力水平正常。
    (6)实验过程(如下图):

    本设计的两个变量都是被试内变量,所以是两因素的被试内设计。六个处理,每个处理都40个字,一共240个字,这240个字呈现的顺序为随机呈现,以避免实验顺序的影响。实验开始前儿童先做练习实验,熟悉反应方式。正式实验时,主试随机呈现240个汉字,汉字呈现1秒之前都有预备信号,提醒儿童做好准备,儿童反应的同时记录儿童的反应时。
    (7)数据的统计处理: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的数据;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③推论统计采用两因素的被试内方差分析。如果因素一(字频)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如果因素二(字号)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水平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字号三个水平上,分别对字频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查在字号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字频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字频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字号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查在字频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字号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8)实验评价:多因素设计具有效率高、额外变量控制较好,与实验情况更符合、更接近的优点,但设计方案比较复杂,统计处理也比较复杂。

  • 第4题:

    研究者试图研究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8名被试都阅读了四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研究结果如下面所示。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计算各种变异来源的自由度。(2)检验实验处理的显著性。


    答案:
    解析:
    (1)自由度值有8名被试分别进行了4种实验处理,因此总自由度为32-1= 31。因为有8名被试参与了实验,因此被试间自由度(即区组自由度)为8-1=7。因为有四种处理方案,因此,实验处理的自由度为4-1=3。残差自由度为(8-1) x(4-1)= 21。被试内自由度等于实验处理自由度与残差自由度之和,为24。(2)实验处理的显著性的检验该实验设计是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因此检验公式为: F=MSB/MSE,MSB为实验处理的均方;MSE为残差的均方先求得MSB= 63.375;MSE= 2.518,故F= 25. 17,因为MSB的自由度为3,MSE的自由度为21,因此查表F0.01(3,21)= 5.75。实验结果表明生字密度会对阅读理解成绩产生影响。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就是同一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变异的来源可以分解为被试间变异(就是区组变异)和被试内变异。被试内变异又可分解为实验处理变异(即组间变异)和残差变异。

  • 第5题:

    下列因素中,影响实验研究内部效度的有()

    A.历史因素
    B.统计回归效应
    C.被试的缺失
    D.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答案:A,B,C,D
    解析:
    实验的内量效是情实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被试的亡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材料2: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材料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


    答案:
    解析:
    (1)材料1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1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是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为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条规律比较适合西方,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国家的人多使用情境归因。(2)材料2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2中不同的主体归因不同,这符合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老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3)材料3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3中提到,不管是赢球还是输球,运动员提到的原因总是对自己有利。这个归因偏差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归因偏差类型的掌握情况。三种归因偏差有一定的联系,基本归因偏差仅仅考察了观察者的归因特点,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则加入了对自身归因特点的分析。基本归因偏差和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特别是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中蕴含了自我服务偏差的思想。

  • 第7题:

    为考察汉字字频(高频、低频)与声旁规则性(规则、不规则)对汉字阅读 的影响,研究者将5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组既阅读高频-规则字,也阅读高频-不规则字:另一组既阅读低频-规则字,也阅读低频-不规则字。 该实验中的声旁规则性属于

    A.被试内变M
    B.被试间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M

    答案:A
    解析:
    该实验设计类型为2X2的混合设计,被试内变M为声旁规则性,被试间变M 为汉字字频。

  • 第8题:

    议论类文章阅读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用以证明文章观点的全部材料,研究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3)辨析论证的结构,注意文章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过程。
    (4)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强调准确、鲜明、概括、生动。

  • 第9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 第10题:

    单选题
    大量泛读文章有助______提高阅读速度。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议论类文章阅读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用以证明文章观点的全部材料,研究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3)辨析论证的结构,注意文章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过程。
    (4)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强调准确、鲜明、概括、生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参照美国阅读学家GR施道弗博士的理论,可以得出一个检查阅读效率的公式:X=S※L。该公式解释为:阅读效率取决于下列两项指标()。
    A

    阅读速度和理解率

    B

    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C

    阅读准确率和理解率

    D

    阅读速度和误差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果要研究不同字体对男女阅读速度的影响,那么该实验的自变量,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被试内变量
    B.两个被试间变量
    C.至少一个被试间变量
    D.至少一个被试内变量

    答案:C
    解析:
    第一个自变量是字体,可以是被试内变量也可以作为被试间变量。第二个自变量是性别,有两个水平:男和女。性别是被试特点的自变量,只能作为被试间变量。

  • 第14题:

    在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给男性被试看详细的案件资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罪犯进行判决。所有罪犯都是女性。实验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漂亮的罪犯照片(有魅力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缺乏吸引力的罪犯照片(无魅力组)。案件材料涉及两种犯罪类型,一种是诈骗罪,一种是偷盗罪。该实验结果见下表。

    判刑的平均年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类型。 (2)用线形图描述结果,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2×2的混合设计。其中,案件类型有2个水平,为组内因素;罪犯照片类型有2个水平,为组间因素。(2)线形图如下所示。照片类型与案件类型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照片类型条件下,案件类型对判刑的平均年数具有不同影响。

  • 第15题: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
    题中的设计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年龄,一个是性别,性别有两个水平(男和女),被试年龄有三个水平(青年、中年以及老年),这个设计是2×3设计。

  • 第16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

    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练习与疲劳误差
    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一般来说,被试间设计存在的主要的系统误差是不同处理组之间被试的差异,一般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消除这一误差。

  • 第17题:

    国外某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该实验设计是一个

    A.二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答案:A
    解析:
    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材料类型,包括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个水平;另一个是年龄,包括青年和 老年两个水平。即是二因素设计,

  • 第18题:

    为了研究儿童看电视与其阅读技能发展的关系,某心理学家分别以6、7、8、9岁四组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6个月看电视的平均时间。随后,心理学家让这些儿童参加了相同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测试。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倾向性结论是

    A.看电视时间与阅读速度的相关要比与阅读理解间的相关更强
    B.看电视时间与阅读理解的相关要比与阅读速度间的相关更强
    C.看电视时间与阅读速度的相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减弱
    D.看电视时间与阅读理解的相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减弱

    答案:B
    解析:
    由表可知,与阅读理解相比,各年龄组看电视时间与阅读速度的相关系数B绝对值明显更小一些,即看电视时间与阅读理解的相关可能会比与阅读速度间的相关更强。

  • 第19题: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理解,所以阅读速度亦为理解速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参照美国阅读学家GR施道弗博士的理论,可以得出一个检查阅读效率的公式:X=S※L。该公式解释为:阅读效率取决于下列两项指标()。

    • A、阅读速度和理解率
    • B、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 C、阅读准确率和理解率
    • D、阅读速度和误差率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研究者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感兴趣四种生字密度:1:5、1:10、1:15、1:20。  被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为14.5岁。  材料:选取历史方面的四篇短文(1:5、1:10、1:15、1:20),这四篇短文除了生字密度不同外,在文章的长度、语法的难度上均进行了匹配。每个学生要阅读四篇短文中的每一篇,四篇短文的阅读顺序进行了随机化平衡处理。 分析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此实验采用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还是被试内设计)。

    正确答案: 自变量:四种不同的生字密度:1:5、1:10、1:15、1:20。
    因变量: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
    额外变量:文章的主题、文章的长度、文章的难度。
    实验设计类型:单因素的被试内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探讨文章的生字密度、文章的类型和文章的句子长短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要求写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类型、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3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教育水平(或者年龄、年级)、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重复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中的1种。如果是混合设计,必须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