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①关于教 育目的与教育作用: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 于“明人伦”,以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他 的教育作用论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 的。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明明 德",以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②论 “小学"与“大学”的教育内容:朱熹把小学教育和 大学教育看作是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 个阶段。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事",大学阶 段的任务是“教理”,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 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的划分。③教育原则与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 “学思力行”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2) 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①关于教育作 用的思想: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 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认 为教育作用是“明其心”。②关于儿童教育思想: 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致良知”的要求出发, 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教 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年龄 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其教育内 容是歌诗、习礼、读书;此外,他强调教育要“随人 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3) 二者的异同点:①王守仁和朱熹一样,都 认为“理”是存在的,都把“理”作为宇宙的本体, 把“理”当作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根据。 所不同的是,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性即理”,而 王守仁则认为“理在本心”“心即理”,在内不在 外。②朱熹认为,圣人教训倶在经书,为学之道 必须穷理,穷理必须读书。而王守仁则认为经书 是“常道”,即永恒而普遍的道理,然其根源仍在 本心,他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本心”者均可作为 教育内容。
更多“ 试比较朱熹、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需发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A.孟轲、王守仁
    B.孟轲、朱熹
    C.苟况、王守仁
    D.苟况、朱熹

    答案:A
    解析: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需发明内在良知,A项中的教育家持这种观点。

  • 第2题: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明代王守仁有着独特的教学思想。(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为基础。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认为“心即理”。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作为伦理道德观念的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自学,不教自会,它是人人所具有的,不分圣愚,而且不会泯灭。但是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即良知常被物欲、邪念所蒙蔽,就像明镜常为尘埃蒙蔽而失去光亮一样。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除掉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去“明其心”。这就是说教育是“致良知”或者说是“学以去其昏蔽”的过程。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的思想,说明人人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去恶为善。(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之中,并且“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针对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首先,不顾及儿童实际能力,将高深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一桶水浇在幼苗上,毫无益处。教育的功劳就是随时扩充,掌握住“勿助勿忘”的分寸;其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再次.教学留有余地,顺应儿童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因材施教,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起到“益精其能”的效果;第二,对于每个人而言要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应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础,在“分限”内恰到好处的施教。可见,这一原则承认人的差异,承认教育的作用,把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3)论教学。①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的均可作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等,都要学习。其中写字、弹琴、习射等帮助陶冶人的本心。教育内容上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训蒙教约”,训练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认为‘《六经》皆史”而已,这并不表示王守仁反对读书学习。他认为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②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事上磨练”,就是结合具体事物,在实际中锻炼自己的修养。这里的“事”指“人事”。(4)论儿童教育。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①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是致命的弱点,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学校为监狱。②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的呵护。③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督”“责”“罚”的方法。④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⑤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⑥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 第3题: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

    A王守仁

    B颜之推

    C顾炎武

    D朱熹


    A

  • 第4题: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第5题: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 A、王守仁
    • B、颜之推
    • C、顾炎武
    • D、朱熹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

    • A、王守仁
    • B、朱熹
    • C、周敦颐
    • D、王夫之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充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

    • A、苏轼
    • B、颜之推
    • C、贾谊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
    A

    王守仁

    B

    颜之推

    C

    顾炎武

    D

    朱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简评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2)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认为凡是有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学习内容。
    (3)教学原则和方法: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4)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顺导性情、培养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才,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评价:
    (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批判了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自身的特点,强调应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承认个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2)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儿童教育的论述,在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尤其是“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卢梭的《爱弥尔》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4)但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其目的还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知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致良知”是(  )提出的教育思想。
    A

    王守仁

    B

    朱熹

    C

    胡瑷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D
    解析:
    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而他的理论基础则是“致良知”说。他把人心中的“天理”称为“良知”,“良知”是“心”的本质,这个“良知”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不会减少,也不会丢失,但却可能被蒙蔽。所以,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去掉后天的与外物接触所产生的各种“昏蔽”,“良知”的“天理”便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第12题:

    单选题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A

    王守仁

    B

    颜之推

    C

    顾炎武

    D

    朱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

    A.孟轲、王守仁
    B.孟轲、朱熹
    C.荀况、王守仁
    D.荀况、朱熹

    答案:A
    解析:
    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王守仁认 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 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

  • 第14题:

    认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在于“致良知”的教育家是()。

    A王安石

    B胡瑗

    C朱熹

    D王守仁


    D

  • 第15题:

    简述简评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2)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认为凡是有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学习内容。
    (3)教学原则和方法: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4)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顺导性情、培养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才,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评价:
    (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批判了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自身的特点,强调应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承认个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2)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儿童教育的论述,在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尤其是“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卢梭的《爱弥尔》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4)但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其目的还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知识。

  • 第16题:

    《新书》是哪位教育家关于太子教育理论的著作()。

    • A、颜之推
    • B、贾谊
    • C、王守仁
    • D、朱熹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提出学“眼前事”主张的思想是()。

    • A、王守仁
    • B、朱熹
    • C、司马光
    • D、贾谊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明清之际的实学教育家有()

    • A、王夫之
    • B、颜元
    • C、王守仁
    • D、朱熹
    • E、顾炎武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 A、张焕纶
    • B、张百熙
    • C、王守仁
    • D、朱熹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
    A

    苏轼

    B

    颜之推

    C

    贾谊

    D

    王守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提出“理欲合性”思想的是(  )。
    A

    王守仁

    B

    王夫之

    C

    朱熹

    D

    陆九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理欲合性”是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的一个道德伦理思想。他认为“理”“欲”都是人性的内容,反对宋儒将理欲对立起来的说法。仁义礼智等先验道德原则同人的生理欲望均是人性的内容,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不可偏颇。他认为天理不能离开人欲,天理须体现在人欲中。人的生理欲望很重要,但不可以没有节制。只要个人的欲望不违反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时候人欲就是天理。

  • 第22题:

    单选题
    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
    A

    王守仁

    B

    朱熹

    C

    周敦颐

    D

    王夫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王守仁

    D

    朱熹


    正确答案: C
    解析: 王守仁,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根本原则,他提出了“自然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