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第6题: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 )。
第7题: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第8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第9题:
不限于检查教学结果,注重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现象
把课程实施过程前后的材料作为参照系数
把个人的观察、描述的判断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合理的抉择
第10题:
以目标为中心
课程计划背景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第11题:
课程目标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课程评价
第12题: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广义的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加以判断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以及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
第17题:
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第18题: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第19题: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第20题:
课程设计的表现方式是()
第21题:
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差距评价模式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过程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第24题:
目标评价
目的游离评价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
差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