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在确定外水位时遵循的原则有()。
第4题:
设计最低内水位需满足的要求是()。
第5题:
如汛期干沟出口处排涝设计水位始终高于承泄区水位,此时干沟排涝水位可按承泄区水位确定。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承泄区与排水系统布置应尽可能协调
承泄区位置应尽可能与涝区中心接近
承泄区尽可能选择在水位较低的地方
有排泄或容纳大部分涝水的能力
第8题:
对水面开阔、风浪较高的蓄涝区,在确定正常蓄水位时,应考虑堤坝有足够的超高
处于涝区低洼处、比较分散又无闸门控制的蓄涝区,其正常蓄水位一般低于附近地面0.2~0.4m
死水位除考虑综合利用要求外,一般在死水位以下应保留0.8~1.0m的水深,以满足水产、养殖或航运的要求
在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地区,采用蓄涝措施应十分慎重,死水位应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0.1~0.3m
第9题:
满足动物对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
满足作物对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
满足盐碱地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
满足蓄涝容积预降水位的要求
第10题:
集中;
分散;
统一;
零星。
第11题:
以蓄涝容积设计低水位为河道设计水位,并计及坡降损失求得设计内水位
以蓄涝容积的设计平均蓄水位作为河道的设计正常蓄水位,并计及坡降损失求得设计内水位
以蓄涝容积的正常蓄水位作为河道的设计低水位,并计及坡降损失求得设计内水位
以蓄涝容积的设计低水位与正常蓄水位的平均值作为河道的设计水位
第12题:
类型
规模
结构
位置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蓄涝区设计的正常蓄水位应按下列哪项原则确定?()
第16题:
雨水调蓄工程按系统类型可分为源头调蓄工程、管渠调蓄工程和超标雨水调蓄工程,调蓄工程的()应根据调蓄目的、排水体制、管渠布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第17题:
借助修建于蓄滞洪区周围的堤防,可抬高蓄滞洪水位,增大蓄滞洪库容。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蓄涝区内大部分农田能自流排水
蓄涝区内全部农田能自流排水
蓄涝区内少部分农田能自流排水
蓄涝区内1/2农田能自流排水
第20题:
先抢排蓄涝区涝水田间涝水,后排田间涝水
蓄涝区蓄排水方式,应从经济上是否合理与控制运用是否方便等方面,分析比较后确定
涝区调蓄工程要与抽排工程统一调度,配合运用
可边蓄边排,或者待蓄涝区蓄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机排水
第21题:
对水面开阔、风浪较高的蓄涝区,在确定正常蓄水位时,应考虑堤坝有足够的超高。
处于涝区低洼处、比较分散又无闸门控制的蓄涝区,其正常蓄水位一般低于附近地面0.2~0.4m。
死水位除考虑综合利用要求外,一般在死水位以下应保留0.8~1.0m的水深,以满足水产、养殖或航运的要求。
在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地区,采用蓄涝措施应十分慎重,死水位应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0.1~0.3m。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涝区暴雨与承泄区最高水位同时遭遇的可能性较小时,设计外水位一般可采用与设计暴雨相同的频率的排涝期间的平均水位
涝区暴雨与承泄区最高水位遭遇的可能性较大时,一般可采用排水设计期排涝天数(3d或5D.最高平均水位的多年平均值
直接采用设计暴雨典型年相应的外水位。一般应使所选择的典型年暴雨与外水位的频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对感潮河段,设计外水位一般可取设计标准(5~10年)的排涝天数(3~5D.的平均半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