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的办报宗旨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关心社会生活,报道社会新闻。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以“时政要闻”的形式出现在该报中(  )A. 圆明园被焚毁B. 《马关条约》的签订C. 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报线路架设完工D. 辛亥革命的场景

题目

《申报》的办报宗旨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关心社会生活,报道社会新闻。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以“时政要闻”的形式出现在该报中(  )

A. 圆明园被焚毁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报线路架设完工
D. 辛亥革命的场景


相似考题
更多“《申报》的办报宗旨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关心社会生活,报道社会新闻。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以时政要闻的形式出现在该报中(  ) A. 圆明园被焚毁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报线路架设完工 D. 辛亥革命的场景”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学堂。

    A.天津电报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直隶电报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参考答案:D

  • 第3题:

    1872年《申报》报道:“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
    ②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③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
    ④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注意《申报》的报道时间为1872年,此时辛亥革命尚未发生,④可以排除。

  • 第4题:

    下列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签订《尼布楚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
    C.甲午战争--圆明园被焚毁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庚子赔款

    答案:D
    解析: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战争期间及结束后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战争结束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战争结束后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赔款数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被称为庚子赔款。故本题答案为D项。

  • 第5题:

    在下列条约中,被迫开放上海、厦门、宁波、福州、广州五处作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D
    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故本题答案选D。

  • 第6题:

    下列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法律名言,强调我们要保证法律严格实施的是( )。

    A.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B.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C.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D.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答案:B
    解析:
    B项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故本题选B。

  • 第7题:

    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参考答案:B

  • 第8题:

    ()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外敌。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参考答案:A

  •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观点的是( )

    A.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D.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学说的观点。A项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无,乃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这涉及到宗教观念,道教认为在人未产生以前,世界原本是一片虚无,即是所谓的“无”。故其属于道家观点。B项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故B项属于儒家的观点。C项出自《韩非子·难三》,意思是“法” 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订立的办法、规章之类的强制性制度,应明文公布;“术”则是统治者控制其臣下的技巧,应当潜藏胸中,择机使用,不轻易示人。D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故属于墨子观点。本题应选B项。
    拓展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 第10题:


    下列省市中,外商投资单位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上海 > 天津 > 江苏 > 辽宁
    B.天津 > 上海 > 辽宁 > 江苏
    C.天津 > 上海 > 江苏 > 辽宁
    D.天津 > 上海 > 辽宁 > 江苏

    答案:A
    解析:

    显然辽宁的比重最小,其次为江苏,排除B、D两项;41.2÷176.0=23.4%<70.6÷293.1=24.1%,所以上海的比重
    最大,正确答案选A。

  • 第11题: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起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A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的标志。【应试指导】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12题:

    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
    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随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九龙和新界又被迫出租给英国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