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 000万至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A.对,“论敌”的立论

题目

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

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 000万至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做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考题
更多“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其竞争优势更多地来源于非企业特定优势,以及非所有权有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特点。

  • 第2题:

    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爱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爱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爱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爱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
    A.对“论敌”的立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答案:B
    解析:
    尽管感染爱滋病最终会死亡,但感染爱滋病和死于爱滋病确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 第3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增长;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各项中,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的是()。

    • A、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对方的一般性结论
    • B、就对方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 C、指出对方在论证中未遵守逻辑思维规律
    • D、就对方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 E、指出对方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正确答案:B,E

  • 第4题:

    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气候方面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是因为()。

    • A、发达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
    • B、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废气产生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 C、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先进
    • D、发展中国家缺乏环境保护资金
    • E、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关于生育的微观经济学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

    • A、发展中国家认为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增加产量,从而鼓励生育
    • B、发展中国家的孩童存活率低于发达国家
    • C、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低
    • D、发达国家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比较成功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单选题
    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
    A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B

    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C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

    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据研究,到2013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7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到2013年底,发达国家将有77%的居民使用互联网,而发展中国家仅有31%的居民使用互联网。欧洲是互联网用户比例最高的地区,达75%,远远超过亚太地区(32%)和非洲(16%)。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

    A.发达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超过发展中国家
    B.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超过非洲
    C.英国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超过日本
    D.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比例低于全球

    答案:D
    解析:
    题干给出的是比例,并没有给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还有非洲的总人口数,故A、B项无法推出;英国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题干也没有相关比较信息,故C项应排除;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为39%,发展中国家为31%,故D项正确。

  • 第8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提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答案:B
    解析: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他的选项均不是反驳者使用的方法。

  • 第9题:

    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6%。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正确答案: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第10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具有优惠的是()方面。


    正确答案:倾销

  • 第11题:

    填空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具有优惠的是()方面。

    正确答案: 倾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位经济学家提出,把污染型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因自然环境的改善而受益;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受到污染,但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得到补偿。因此,双方的境遇都有所改善,从而全球的总福利得到增加。以下哪一项是这位经济学家论述的假设?(  )
    A

    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更重要

    B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污染型工业

    C

    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D

    污染型工业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正确,是题干推理必需的假设,否则,如果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并不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重要,那么,把污染型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得到补偿,境遇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却并不因此感到福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