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范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其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1/2。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A.对“论敌”的立论

题目

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

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范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其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1/2。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考题
更多“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  )。


    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B.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

    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答案:C
    解析:
    所谓“三步走”发展战略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其第三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故选C。

  • 第2题:

    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爱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爱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爱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爱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
    A.对“论敌”的立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答案:B
    解析:
    尽管感染爱滋病最终会死亡,但感染爱滋病和死于爱滋病确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 第3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 000万~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1/2。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B 解析:题干中所反驳的观点是: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做同一概念来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 第4题:

    一位经济学家提出,把污染型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因自然环境的改善而受益;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受到污染,但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得到补偿。因此,双方的境遇都有所改善,从而全球的总福利得到增加。
    以下哪一项是这位经济学家论述的假设?( )

    A.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更重要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污染型工业
    C.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D.污染型工业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

    答案:A
    解析:
    A项是题干推理必需的假设,否则,如果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并不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重要,那么,把污染型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得到补偿,境遇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却并不因此感到福利增加。

  • 第5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提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答案:B
    解析: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他的选项均不是反驳者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