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学术界尝试把现代的学术与俄罗斯的传统结合,于是在()出现了文化史的复兴。
A.宗教领域
B.哲学领域
C.史学领域
D.文学领域
第1题:
苏联解体后,私立学校迅速发展是俄罗斯教育领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第2题: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又怎么样过度到俄罗斯?当时的军队怎么没兵变?
全面危机
1991年货币危机、国家财政收入下降、预算赤字增长,这些都迫使印钞机加速运转。钞票发行量创下苏联几十年来的最高历史
政治危机愈演愈烈,政权摇摇欲坠,苏联政权的威信越来越低。一些国家过去曾表示愿意就苏联债务重组签订协议,但是到了1991年,都变得谨慎起来。
苏联领导人甚至想用政治作交易换取数额不多的资金,如许诺与韩国恢复外交关系,换取其5亿美元的贷款。苏联政府竟然在未经储户同意的情况下提取单位和公民存在对外经济银行的外汇存款,包括戈尔巴乔夫本人因在国外出版书籍而获得的外汇(当然,他本人可能不知道此事),但外汇仍不够用。
对外经济银行无法按时支付进口商品的货款,苏联的轮船因拖欠货款和停泊费用而被扣押在外国港口。当时政府各部门之间信函往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国外的苏联专家怎么办?没有钱给他们发工资,也没有钱让他们回国。
稳定经济的最后希望落在七国集团1991年夏天的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希望邀请他出席会议。普里马科夫为此前往伦敦,在英国电视台谈到了苏联崩溃可能出现的危险,如果西方不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就会混乱。西方领袖们无法拒绝戈尔巴乔夫,邀请他参加了会议,但是没有答应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1990年底至1991年初,苏联领导人陷入极度困惑之中,一方面不使用武力就无法保护帝国;另一方面只要动用军队就无法获得西方的财政援助。
纷纷独立
1990年2月至3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分别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主张独立的一方大获全胜。1990年春,波罗的海三国发表独立宣言。紧随其后的是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1990年底,苏联大部分地区拒绝服从苏联宪法。
戈尔巴乔夫试图说服立陶宛精英们必须维护苏联,但是没有成功。当时只剩下一条路:严厉而果断地动用武力维护帝国的完整。
1990年春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没能通过最终决议。1990年底至1991年初波斯湾燃起战火,西方国家不再盯着苏联,此时苏联的一些政治精英认为,可以用武力解决波罗的海问题了。苏联报纸是这样描述1991年1月在立陶宛发生的事件的:“1月7日向立陶宛空投陆战部队,1月8日部队开始保卫新闻大厦和其他一些设施……”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议会以及莫斯科市苏维埃和列宁格勒市苏维埃纷纷谴责苏联军队在立陶宛的举动。库兹巴斯矿工的罢工委员会要求苏联总统辞职。西方对苏联领导人表示了强烈抗议。戈尔巴乔夫对局势的描述最确切:“到处散发着火药味。”
走向分裂
西方与莫斯科对话的语调越来越冷淡。外汇——财政问题尚未解决。苏联领导人急需西方的贷款,于是作出让步。那些决定动用军队的人相互指责,推脱责任,寻找替罪羊。
1991年1月,总统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切尔尼亚耶夫上书戈尔巴乔夫说:“这一次必须要作出这样的选择:或是您坦率地说,不能容忍一寸土地脱离苏联,要采取包括动用坦克在内的一切手段,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或是您承认,这是个中央无法控制的悲剧性事件,您需要谴责那些使用武力和造成人员伤亡的人,并追究他们的责任。第一种情况意味着您将亲手葬送这5年来您所说和所做的一切。承认您本人和国家尚未准备好革命变革,走上文明之路,不得不仍按老一套来处理问题和对待人民。在第二种情况下还可以扭转局面,继续奉行改革方针。不过,局势已不可逆转。”
在西方的压力下,戈尔巴乔夫决定与1991年1月对立陶宛动武事件划清界限,实际上发出了明确信号——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成为既定事实。这是戈尔巴乔夫的无奈之举,面临的外汇——财政灾难限制了苏联政权的行动自由。
1991年春,戈尔巴乔夫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法再靠武力保住帝国。1991年3月至7月发生政治突变,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联合起来,打算根本改变苏联的国家体制。在1991年7月30日的新奥加廖沃谈判中,戈尔巴乔夫对各共和国领导人作出关键性让步,同意实行单渠道税制。按照这种税制,苏联政权将在国家资金来源这个最关键问题上完全依赖各共和国。实际上,这是促使帝国解体的一个决定,它将成为一个较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1991年“8?19事件”后,作为苏联政权核心力量的苏共被迫停止活动,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各种分裂势力异常活跃。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苏联大厦摇摇欲坠。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开始筹划用一种新的体制代替苏联。经过一番准备,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决定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凯维奇一起举行三个东斯拉夫国家领导人会晤,来商讨苏联的最终命运。
12月7日上午,叶利钦的专机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机场缓缓降落。叶利钦刚下飞机就对三国前途发表了谈话,“我们彼此不能没有对方。我们将作为平等的伙伴签署条约……一定要制定出能够使我们三个斯拉夫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分离的这样一种机制。”
当天下午5时,叶利钦一行来到了位于别洛韦日国家公园深处的“维斯库利”政府别墅,见到了以克拉夫丘克总统为首的乌克兰代表团。
叶利钦舌战克拉夫丘克,乌总理巧妙促成独联体
晚上7时,三个代表团共进工作晚餐。然而在餐桌上,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火药味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叶利钦首先讲话。他说,旧的联盟已经不复存在,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东西。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能各奔东西,否则人民不会原谅,无论是子孙后代,还是建立了这个国家的前辈都不会原谅。他还从共同的历史、友谊、经济的紧密联系来阐述联合的必要性。
但坐在叶利钦对面的克拉夫丘克紧锁双眉,坚决不同意建立任何新的联盟。他喝着小酒,把叶利钦的一个又一个建议全部拒绝。克拉夫丘克面带笑容、平静地反驳着叶利钦。他说,乌克兰人民在全民公决中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道路——独立。乌克兰不需要任何联盟,因此他根本不想签署什么新的文件。
两人的舌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晚饭快结束时,眼看对话进入死胡同,一直没有发言的乌克兰总理福金打破了沉默,情况终于峰回路转。根据礼仪和政治伦理,福金不能直截了当地反驳自己的总统并提出不同意见,所以他采取了迂回战术,大讲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血缘关系、兄弟团结。他利用祝酒词和详尽的苏联经济数据,非常得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如此紧密,谁也离不开谁。
克拉夫丘克的态度终于变软,“既然大多数人主张签署条约,也许我们确实不应分道扬镳,相互走得太远。”
克格勃高官建议逮捕三国领导,戈尔巴乔夫调不动兵
会谈终于走上了正轨,但几乎所有参会人士都担心,戈尔巴乔夫会用武力阻止苏联解体。这一担心不无理由,他们后来才知道,会议的参加者之一——白俄罗斯克格勃主席舍尔科夫斯基通过专用电话每隔几个小时就给戈尔巴乔夫打电话,报告会议情况。舍尔科夫斯基坚决反对苏联解体,他建议戈尔巴乔夫立即逮捕所有与会者,但戈尔巴乔夫却有心无力,因为自“8?19事件”后,他已无法调动任何部队。
晚餐结束后,喝得摇摇晃晃的叶利钦在回房间休息时,突然在楼梯上绊了一下,背朝后地倒了下来。由于他的身体笨重,如果倒下来,很可能发生悲剧。当时警卫也来不及上去扶他。大家都吓呆了。就在这危急时刻,只见走在叶利钦后面的舒什凯维奇一把抓住了叶利钦,并把他扶上楼去。如果当时叶利钦倒了下来,那么“维斯库利”秘密会晤就会以另一种结果载入史册,也许苏联就不会解体了。次日用早餐时,叶利钦特意当着大家的面,从口袋里掏出手表送给舒什凯维奇,对舒什凯维奇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谢。
5个人7小时制定苏联解体文件
在叶利钦回房间休息的同时,盖达尔、沙赫赖、科济列夫、米亚斯尼科维奇和克拉夫琴科来到盖达尔的房间,准备草拟文件。由于乌克兰代表团迟迟不派人来参加,5个人决定先干起来,因为他们必须连夜完成关于成立新的政治组织的条约草案。5个人首先确定了“文明离婚”的大原则。他们认为,苏联就像一个合住的大屋子,大家分手时不要摔器皿,也不要打架,要无愧于子孙后代。要文明地分家,尽量不破坏统一的能源、运输、通讯等体系,不实行签证制度。 大原则确定后,他们开始考虑条约的名称,由于存在意见分歧,条约几易其名,起初定为《关于建立欧亚国家联合体原则的协议》,接着改为《关于建立民主国家联合体的协议》。第二天,根据乌克兰代表团的建议,最终定为《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即《别洛韦日协议》)。
接着,5个人陷入了沉默,他们苦苦思索,谁也不知道该条约应如何开头。沉默了一会,克拉夫琴科说,首先必须写出当前的形势。他在一页稿纸上写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一个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接下来商讨的是条约的具体条文。盖达尔建议,没有必要发明什么新东西,可以参考已有的法律文件,例如俄罗斯和白俄罗斯1990年11月签署的双边关系条约。他把随身携带的该条约文本拿了出来。当时房间里既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电脑。盖达尔手拿文本,开始口述。其他人用笔在稿纸上记录,并把双边关系改成多边关系。草拟协议的工作进行了7个多小时,一直到翌日凌晨5时才结束。协议确定了合作的基本范围,包括经济、政治、军事、运输等问题。
此时,全国仍在睡梦中,只有在“维斯库利”的人知道,苏联的末日已经来临。
闻听苏联解体消息,戈尔巴乔夫只关心退休金
12月8日中午1时,《别洛韦日协议》文本准备就绪。由于别墅没有会议厅,而在餐厅里签署文件显得不够庄重。所以,三国代表团决定在通往餐厅的约6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三张长方形桌子供签字用。签字仪式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苏联在事实上解体了。
签字仪式后,有人建议把结果告诉戈尔巴乔夫,但是却没有人愿意与戈尔巴乔夫通电话。最后,大家一致推举东道主舒什凯维奇给戈尔巴乔夫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戈尔巴乔夫却拒绝与舒什凯维奇通话,而是要叶利钦接电话。叶利钦接过电话,语气强硬地告诉戈尔巴乔夫,苏联已经解体,他必须辞职,根本不容对方争辩。面对强硬的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无计可施,只好提出了自己辞职后的待遇问题:退休金、保镖、秘书、汽车、别墅等等。
叶利钦听了非常恼火,他对着电话喊道:“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我们在讨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问题,而您却提出退休金!我们会给您退休金的——每个月4000卢布!”
与戈尔巴乔夫通话后,叶利钦又给苏联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打了电话,任命他为独联体战略武装力量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表示完全忠于叶利钦。叶利钦终于放心了:即使戈尔巴乔夫想抵制,也已回天无力。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履行了苏联解体的法律手续。当晚,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年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第3题: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重视精英教育的传统,关注天才儿童的发展。
A对
B错
第4题: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重视精英教育的传统,关注天才儿童的发展。
第5题:
苏联解体后,在()出现的文化史复兴象征着俄罗斯的学术界尝试把现代的学术与俄罗斯的传统结合。
第6题:
描述或介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当今传媒的状况。
第7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强调俄罗斯文明的核心是()。
第8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新独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保持不变。
第9题:
哲学领域
宗教领域
文学领域
史学领域
第10题:
政治思想多元化
批判精神
社会主义精神
东正教精神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
第14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强调俄罗斯文明的核心是()。
A.政治思想多元化
B.批判精神
C.社会主义精神
D.东正教精神
第15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跟美国抗衡的能力,与当年苏联不可同日而语。
第16题:
苏联时期的教育是大一统的,它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全国统一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统一模式的培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继承了这一传统。
第17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学术界尝试把现代的学术与俄罗斯的传统结合,于是在()出现了文化史的复兴。
第18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哪些变化?
第19题:
解体后俄罗斯没有接管前苏联的报刊体制,但却承袭了其金字塔式的报业结构,部分报纸甚至仍保留了原来名称。
第20题:
第21题:
宗教领域
哲学领域
史学领域
文学领域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