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 ”相关问题
  • 第1题: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参考答案: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 第2题:

    (4)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 第3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第4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能围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等有关内容作答即可。


  • 第5题: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综合四则材料,指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 第6题:

    下列城市中,因发生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哪些?()

    • A、延安
    • B、洛阳
    • C、上海
    • D、开封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

    • A、洪秀全
    • B、陈独秀
    • C、孙中山
    • D、毛泽东

    正确答案:C

  • 第8题:

    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介绍的书籍有哪些?


    正确答案: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介绍的书籍有:1676年法国魁奈的《中国的专制主义》、1776年法国出版34卷的《耶稣会士书简》、杜赫德神父的《中华帝国全志》、格鲁贤的《中国志》和《中国杂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文明史》等。

  • 第9题: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基础的,是()相结合的产物。

    •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
    •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 C、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历史
    • D、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因:美苏冷战‚美国奉行政治上敌视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原因:政治上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经济上中国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城市中,因发生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哪些?()
    A

    延安

    B

    洛阳

    C

    上海

    D

    开封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  )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A

    《我们共同的未来》

    B

    《21世纪议程》

    C

    《中国21世纪议程》

    D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1993年,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 第13题:

    (1)据表格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参考答案:

    舰艇老旧、轻炮太少、速射炮缺乏、战略战术落后。


  • 第14题: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增进了与会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第15题:

    (2)结合所学,依次举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参考答案:

    图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图4: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5: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


  • 第16题: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材料指出它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第17题: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大超过官办工业和外商企业。
    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收回路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第18题:

    材料一每当中国遇到重、特大自然灾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总会站出来说:“整个联合国大家庭都站在中国身后,支持中国应对挑战。” 材料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朝核问题、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等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将继续作出努力。 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正确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为推进世界和平进程作出了切实的努力。

  • 第19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正确答案: 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

  • 第20题:

    中国石窟源于印度,据考证最早开凿始于()

    • A、3世纪
    • B、5世纪
    • C、8世纪
    • D、12世纪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 第22题:

    问答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厂平均纱锭数 材料三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正确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大超过官办工业和外商企业。
    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收回路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