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声无哀乐论》 同时代的关于礼乐教化的著作是( )。A. 徐上瀛《溪山琴况》 B. 阮籍《乐论》 C. 朱载堉《乐律全书》 D. 江永《律吕新论》

题目
与《声无哀乐论》 同时代的关于礼乐教化的著作是( )。

A. 徐上瀛《溪山琴况》
B. 阮籍《乐论》
C. 朱载堉《乐律全书》
D. 江永《律吕新论》

相似考题
更多“与《声无哀乐论》 同时代的关于礼乐教化的著作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化的途径?()

    • A、家庭教育
    • B、技能教化
    • C、礼乐教化
    • D、经典传袭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不属于嵇康的代表作品是()。

    • A、《养生论》
    • B、《与山巨源绝交书》
    • C、《声无哀乐论》
    • D、《大人先生传》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简述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 嵇康是魏末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在政治上富有正义感和反抗性,他反对晋代统治者司马氏的封建礼教,提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由于他与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惨遭杀害。
    《声无哀乐论》是他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其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他说,音乐是可以感动人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哀乐之情,但并非音乐本身表现了什么哀乐。他认为音乐只不过是一种“和声”,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哀乐,只是由于哀乐“先遘于心,因和声后而显发”的。嵇康承认不同乐器会发出音色不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声音,其亦有猛静之别。但不论猛或静,其终结都必须归之“和”,即“美”。他认为正是这种“美”能使人感动,能激发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
    嵇康有时也用善、恶两字来说音乐的好坏,但他却把“善”“恶”与情感割裂开来,他说:“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为主),则无关于声音”。从而完全否定了音乐所能表达人们的哀乐情感。
    由于社会及历史原因,嵇康的音乐思想很多地方又是十分矛盾的,例如他在另外场合(如在《琴赋》中)又肯定音乐创作是有感而发的。“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同时肯定“郑声”(民间音乐的泛称)之至妙,并且肯定听“郑声”对他的感情感染。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大多数的音乐美学文献都认为音乐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定的内容,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独树一帜。

  • 第4题:

    《声无哀乐论》是()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

    • A、阮籍
    • B、嵇康
    • C、白居易
    • D、孟子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以下论著为阮籍所著的是()。

    • A、《乐记》
    • B、《乐论》
    • C、《琴赋》
    • D、《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有什特点?


    正确答案: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感情无关。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燥”“静”的反应。

  • 第7题:

    《声无哀乐论》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1)司马氏政权袭用《乐记》所代表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音乐当做宣扬名教,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声无哀乐”论的提出无疑是对其大胆的挑战,在当时具有叛逆的、革命的、反传统的现实意义。
    (2)若将《乐记》和《声无哀乐论》这两篇各自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进行比较,二者各有侧重。
    (3)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声无哀乐论》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4)如果说《乐记》是中国他律论音乐美学论著的代表,那么《声无哀乐论》则最具自律论色彩

  • 第8题:

    单选题
    《声无哀乐论》是()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
    A

    阮籍

    B

    嵇康

    C

    白居易

    D

    孟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声无哀乐论》是魏末文人嵇康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

  • 第9题:

    问答题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 嵇康是魏末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在政治上富有正义感和反抗性,他反对晋代统治者司马氏的封建礼教,提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由于他与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惨遭杀害。
    《声无哀乐论》是他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其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他说,音乐是可以感动人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哀乐之情,但并非音乐本身表现了什么哀乐。他认为音乐只不过是一种“和声”,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哀乐,只是由于哀乐“先遘于心,因和声后而显发”的。嵇康承认不同乐器会发出音色不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声音,其亦有猛静之别。但不论猛或静,其终结都必须归之“和”,即“美”。他认为正是这种“美”能使人感动,能激发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
    嵇康有时也用善、恶两字来说音乐的好坏,但他却把“善”“恶”与情感割裂开来,他说:“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为主),则无关于声音”。从而完全否定了音乐所能表达人们的哀乐情感。
    由于社会及历史原因,嵇康的音乐思想很多地方又是十分矛盾的,例如他在另外场合(如在《琴赋》中)又肯定音乐创作是有感而发的。“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同时肯定“郑声”(民间音乐的泛称)之至妙,并且肯定听“郑声”对他的感情感染。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大多数的音乐美学文献都认为音乐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定的内容,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独树一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声无哀乐论》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司马氏政权袭用《乐记》所代表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音乐当做宣扬名教,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声无哀乐”论的提出无疑是对其大胆的挑战,在当时具有叛逆的、革命的、反传统的现实意义。
    (2)若将《乐记》和《声无哀乐论》这两篇各自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进行比较,二者各有侧重。
    (3)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声无哀乐论》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4)如果说《乐记》是中国他律论音乐美学论著的代表,那么《声无哀乐论》则最具自律论色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A

    《乐记》

    B

    《乐论》

    C

    《声无哀乐论》

    D

    《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乐记》继承与发展了孔子以来儒家关于音乐的特征、乐教的功用以及内容与形式、美与善、礼和乐等关系的思想,在阐述“心物感应”的乐的本质方面,在论及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影响方面,在突出音乐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方面,在强调音乐对于“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的社会作用方面,在注重礼乐并重“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其基本思想比在它之前的儒家著作中都更明确、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入、更系统,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至今仍未失去其灿烂的光辉。

  • 第13题:

    《声无哀乐论》的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把儒家作为秦客,把自己作为东野主人,经过八次辩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

  • 第14题: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曾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 第15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 第16题:

    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 A、《乐记》
    • B、《乐论》
    • C、《声无哀乐论》
    • D、《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以下论著为阮籍的作品为()

    • A、乐记
    • B、乐论
    • C、琴赋
    • D、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1)核心思想:“声无哀乐”,“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是客观存在的,感情是主管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2)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在于它自身的自然的和谐;
    (3)音乐与人的情感无关,只有善恶的差别;
    (4)音乐引起的哀乐是因为听着哀乐在心。

  • 第19题: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的对话形式写成。


    正确答案:音乐美学著作;东野主人

  • 第20题:

    填空题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的对话形式写成。

    正确答案: 音乐美学著作;东野主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论著为阮籍所著的是()。
    A

    《乐记》

    B

    《乐论》

    C

    《琴赋》

    D

    《声无哀乐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有什特点?

    正确答案: 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感情无关。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燥”“静”的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