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建设节约型政府之感想
到过机关的人,没有不生羡慕的,而且这种羡慕随着机关层次升级而倍增。宽宽大大的办公室,一大排照明灯提供稳定的光源,大功率空调保持着常温,电脑打印机随时处于待机状态……电灯白天亮,龙头常流水,空调无人关,机关工作人员感到无所谓。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在政府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北京市,政府机构人均耗电量是居民的7倍。
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任你水电紧张,大手大脚照用不误;下联:管他能源匮乏,节天节地轮不着我;横批:与效率无关。这幅对联恐怕是当今政府机关的真实写照。
也许,居民生活耗电与机关办公耗电没有什么直接可比性,但想到居民耗电器材林林总总,要比机关耗电器材多得多;居民生活几乎全天候不间断用电,而机关办公只有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甚至不足)耗电。那么,这些“反差”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尤其是以“人均耗电量”这个小视角来观察时,一个“浪费型机关”的形象就呈现在公众面前。
当下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而这就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从经济学角度看,税收也就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这就决定了公共服务跟所有服务业一样,也应该建立成本概念和质量概念,也应该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品质控制机制。
以这样的原则来考察,政府机构就不只是存在节能工作不理想,人均能耗偏高的问题,应该说政府管理的总体成本都不乏下降空间。一方面是人均成本偏高。尽管公务员薪酬并不很高,车费、招待费等公务消费却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人头过多,虽经多次机构精简,而并无根本好转,以致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这当然也。导致服务成本的不断攀升。
建设节约型政府,由此构成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节约的内涵不单是节能,而应该是节制一切可以节制的政府用度。
节制政府用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必须认识到,政府用度消耗的不单是经济成本,譬如能耗,当下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靠煤炭支撑;而据统计,近年中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可见能源成本实质上是生命成本,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地节制政府能耗,就不只是为了节约几个钱,更是为了体恤民力尤其是体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为了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旨义。
能耗本质上是生命消耗,又岂止能耗如是,政府管理的几乎所有成本最终都可以归结为 生命成本。众所周知,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说我们的每一分利润,都是我们自己同胞的青春和生命凝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活动大有拓展空间,应该拓展为节约每一分可以节约的钱,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政府管理成、本。这样的节约有着深厚的人道情怀,它实际上是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以慈悲之心,恻隐之情,奉行节俭之道;如果说这样的公共财政精神是对于政府用度的软约束,那么建立和健全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则是对于政府用度的硬约束,应是当务之急。
必须强化人大对于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首先是财政上的监督和制约,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公共部门的定价、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这些都应该列入人大的职权范畴。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人大权威尤其是人大决定公共服务价格的权威,是建立节约型政府在体制上的主要突破口。
在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离群索居而不要公共服务,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划地自限而不要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跟所有人、所有行业都息息相关,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何改进政府管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进而为经济减负,为社会减负,为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减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持久关注的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视点,我们对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活动,抱有热切的期待。
第1题: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改革成果,必须全民受益
在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就如何改革分配制度和规范分配秩序,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其中,在如何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方面,全会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的方面,考虑的是全民的利益,改革的成果是全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成果利益的权利,面对社会成员收入上的急剧的不平衡,如何缩小这样一种差距,是中央急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的改革历经三十年,在改革的全过程当中,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到了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并为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牺牲着自己的利益。在全民共同经历改革阵痛之后,应该享受到改革成果所带来的利益。然而,鉴于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各部门性质的不同,社会成员在收入上的差距越拉越大。收入差距上的显现,所表现出的是社会的不公平,在全民共同参与改革的事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部门或是个人,有权去独享改革的成果。
改革得以全面而纵深地发展,得益于全民的共同推动,得益于民众的全力支持,正是因 为全体老百姓,在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才最终使改革不因为某些障碍而停滞。在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今天,分配收入上的不平均,导致的必将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受损,导致的必将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难以充分发挥,因而,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中央以政治局的名义召开会议,专门研讨和出台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的有关事项,表明中央对全民改革中受益的高度重视。改革成果,不能仅仅使一部分人享受着,它所惠及的应该是亿万民众,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甜头,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适时地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全民受益的重要性,在此次会议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不仅如此,对于弱势群体中央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强调要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员待遇水平。应该说,中央在既强调全民受益的同时,又有所偏重,偏向贫、穷、弱势群体人员,对他们给予了更大的关心。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全体人员以实现共同富裕,从中我们可知,一部分人先富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当我们的改革在获得一定成果时,我们必须去顾及那些仍处于生活低水平线的人,因为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追求。
纵观此次会议所透示出的重要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改革成果的全民受益,将成为吹响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号角。
第2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第3题:
根据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字数1000字左右。(45分)
让城市多一片“绿色风景”
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降解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城市森林成为城市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的标志。
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仍较少。而且城市绿化尚有误区:一是普遍重草轻树,一些城市热衷于大种草坪,尤其在新建的广场中草多树少。二是绿地设计贫乏,样式单调;重视外来树种,轻视本地树种,绿地失去特色。三是急于求成,有的城市不惜工本,大搞“大树进城”,到农村和山区购买大树,移植进城,结果成活率很低,既没有增加城市绿色,又破坏了山区和农村的生态。
城市绿化必须摒弃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树栽树”等大挖大填和斧凿痕迹,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其一,找到经济、生态和居民生活三者共赢的平衡点。许多城市注重景观效果,偏重快速郁闭成型的造林绿化方法,树种单调、径级较大、规格近似,群落结构比较单一,稳定性和抗逆性较差,管护难度较大;草地和一些引进树种,投入成本高,管理维护费用大,还不能很好地凸显绿化的功能。城市绿化要注重生态适应性,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寿命;要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科学选择运用树种,发挥树木观花、遮阳、环保、引导行人和车辆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重视发展乡土树种,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二,提高绿化用地空间利用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变“高”了,绿地却变“矮”了。一方面是造盆景式的所谓“精品”,另一方面许多树木被人为截干,甚至一些成片造林的树木也被习惯性地截冠修剪。结果不仅导致高额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而且经常发生病虫害。有些地方绿化建设改善环境的功能没有提高,反而成为负担。事实上,我国适合城市绿化而又树体高大、冠形良好的乔木十分丰富。
其三,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至今维持着城乡绿地“二元分治”的管理体制,随着国家对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政策,应尽快将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摆上日程。系统规划应该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完善统一,使现代经济的高度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优化,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城乡一体化生态型城市。
第4题: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5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城市拆迁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如何解决城市拆迁纠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愈来愈严重。提起拆迁,开发商纷纷叫苦,被拆迁户满腹牢骚,政府也焦头烂额。表面上看拆迁问题只是城建纠纷问题,实际上它已牵涉到法律、政府职能、公众权利等多个方面。所以要解决拆迁纠纷,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相关力量的共同努力。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拆迁程序不合法、安置补偿不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商业拆迁盗用公共利益之名、粗暴对待拆迁户等拆迁行为,侵害了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嘉禾拆迁事件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件。经调查发现,嘉禾珠泉商贸城建设项目是借国家投资的幌子搞的商业性开发,为了推动该商业进程的拆迁工作,嘉禾县政府竟然打出了“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还推出了“四包两停”的株连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官商勾结的现象呢,说到底还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所导致的,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房屋拆迁制度。要明确区分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将政府介入和强制拆迁限制在公益拆迁的范围之内,政府应从商业拆迁活动中退出。城市房屋拆迁基本上可以分成公共利益拆迁和商业利益拆迁,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拆迁,政府才可以使用公权力。商业利益的拆迁,必须完全交给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拆还是不拆、补偿的数额,都应交由市场主体自由协商解决。
正常的拆迁工作是发展经济、重塑城市形象的好事,但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有的地方工作方法粗暴简单。如随意在房子上写上很大的“拆”字,不签拆迁协议就停水断电、上房揭瓦,甚至随意出动警力。面对这种现象,作为弱势群体的拆迁户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呢?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来保证拆迁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王才亮律师建议因为拆迁的手续比较繁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这方面的规定也比较严格,如果拆迁户的权益受到损害,可以依法审查拆迁人的各种审批材料,抓住拆迁人在审批材料上的任何漏洞谋求胜诉。
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标准。这既给地方政府借口公共利益滥用强制以方便之门,也容易使被拆迁人形成误解,漫天要价,拒绝配合。所以要解决城市拆迁纠纷,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