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加关注顾客的管理理论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中,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

    A.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超越顾客期望

    C.超越顾客的要求

    D.满足顾客未来需求和期望


    C

  • 第2题: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关注()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最早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社会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 (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利率与实物因素、生产效率无关他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 (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财富的真正代表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 (3)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关系。若用L1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以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则L1(Y)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L2(r)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L=L1(Y)+L2(r)对应的货币供应量M=M1+M2。当货币供求均衡时即有:Ms=M1+M2=L1(Y)+L2(r)=L(Yr)。 (4)当利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无限大。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最早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社会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利率与实物因素、生产效率无关,他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财富的真正代表,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3)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关系。若用L1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以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则L1(Y)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L2(r)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L=L1(Y)+L2(r),对应的货币供应量M=M1+M2。当货币供求均衡时,即有:Ms=M1+M2=L1(Y)+L2(r)=L(Y,r)。(4)当利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无限大。

  • 第3题:

    98、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关注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通过对人们持有闲置货币是为了在利率变动中进行债券的投机以获取利润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得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市场利率的减函数,从而得到货币需求函数为: M=M 1 +M 2 =L 1 (Y)+L 2 (r)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常利率。人们通过对比心中的正常利率,预期市场利率的升降。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成反向变动。当市场利率较低,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则抛出债券而持有货币;反之,则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 第4题:

    ISO9000体系七项管理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1、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5、改进 ;6、循证决策;7、关系管理。

  • 第5题:

    5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关注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