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是教育史上的两大对立学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 )

    A.杜威和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D
    解析:
    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 第2题: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理论的比较。


    答案:
    解析:
    (1)不同点: ①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这个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③课程方面不同。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④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⑤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⑥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杜威依据学生“从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它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也有人称此为五步教学法。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它也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所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2)相同点: 赫尔巴特与杜威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因此教育思想必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同之处。 ①强调教育培养的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②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③强调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赫尔巴特提出三阶段说,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 第3题:

    分析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思想异同。


    答案:
    解析:
    (1)不同点: ①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这个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③课程方面不同。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④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⑤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⑥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杜威依据学生“从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它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也有人称此为五步教学法。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它也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所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2)相同点: 赫尔巴特与杜威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因此教育思想必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同之处。 ①强调教育培养的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②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③强调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赫尔巴特提出三阶段说,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 第4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两位教育家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教学流派。其教学理论的主要差异有:
    (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赫氏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教师依据心理学理论设计;杜氏则提出学生中心(是太阳),学生设计;
    (2)教学组织的不同。赫氏注重按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传授知识,杜氏则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适时提供所需知识;
    (3)教学方法和依据的材料不同。赫氏依据既定教材教学和练习,杜氏则力倡“从做(活动)中学”;
    (4)教学价值不同。赫氏主张“教育性教学”,杜氏则声称“生长之外无目的”;
    (5)教学场合不同。赫氏在课堂为教学场所,杜氏没有固定场所。
    总之,主要差别在于教学是否按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等“三中心”开展教学。

  • 第5题: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 B、卢梭
    • C、赫尔巴特
    •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第7题:

    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 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 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 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
    (3)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 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在做中 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 第8题:

    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 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正确答案:C

  • 第9题: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
    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
    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
    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
    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 第10题:

    填空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为()

    正确答案: 《民本主义与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教育史上存在两大对立党派——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其中,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 第12题:

    问答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阶段论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的一切心理过程———情绪、意志、思维、想象等,都不过是观念的变形。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根据这个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拥护普鲁士君主制度的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如果说在赫尔巴特的管理和德育论中消极的东西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却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在他之后,各国才形成了比较适合工业化需要的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的目的,即必须使学生学习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的本身就包含着能力训练的作用,因而又 形成了“实质训练说”。再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第四,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约翰·杜威(John.Dewey)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一、学校与社会对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社会功能,首先是改良调节功能。他指出,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的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工具。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习惯传给新一代。二、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三、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简化和整理所要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其自然可能的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1)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儿童变成了太阳”,一切教育组织策施,都围绕他们运行。(2)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的情境。四、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问题。杜威的观点有这三点:(1)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2)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3)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三点结论:(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而影响深刻的西方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分析,初步可以发现杜威以教育家所特有的洞察力和哲人的智慧,根据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批判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要合乎社会生活等许多积极的主张,探索了西方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实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杜威的对教育的许多论述,现在看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借鉴作用

  • 第14题:

    试分析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课程理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对于课程也分别有自己的观点。(1)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论述3)(2)杜威的课程理论。(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论述)(3)不同点:①课程目标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这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的形成。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无目的论。②课程内容不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j他根据“多方面兴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广泛学科的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关趣。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杜威的课程内容以经验和环境为主,他倡导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任何书本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直接经验。他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儿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将来的社会密切相关。③课程实施不同:赫尔巴特认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明了、系统、联想、方法:杜威提倡在教育中用“从做中学”把“知”和“行”统一起来。“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用感官去感受事物,再通过所获取的感性认识去思维,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4)相同点:都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 第15题:

    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D
    解析: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提出传统的教育三中心理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提出了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

  • 第16题: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
    (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
    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
    ②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优秀的公民。
    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
    (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对立点
    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
    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子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
    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
    (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

  • 第17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为()


    正确答案:《民本主义与教育》

  • 第18题:

    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和《普通心理学》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 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活动即教育”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

    • A、杜威
    • B、赫尔巴特
    • C、蔡元培
    • D、陶行知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终身教育思想由()提出。

    • A、赫尔巴特
    • B、保罗•朗格朗
    • C、杜威
    • D、康德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
    (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
    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
    ②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优秀的公民。
    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
    (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对立点
    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
    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子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
    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
    (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
    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
    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
    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
    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两位教育家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教学流派。其教学理论的主要差异有:
    (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赫氏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教师依据心理学理论设计;杜氏则提出学生中心(是太阳),学生设计;
    (2)教学组织的不同。赫氏注重按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传授知识,杜氏则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适时提供所需知识;
    (3)教学方法和依据的材料不同。赫氏依据既定教材教学和练习,杜氏则力倡“从做(活动)中学”;
    (4)教学价值不同。赫氏主张“教育性教学”,杜氏则声称“生长之外无目的”;
    (5)教学场合不同。赫氏在课堂为教学场所,杜氏没有固定场所。
    总之,主要差别在于教学是否按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等“三中心”开展教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A

    杜威和《普通心理学》

    B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

    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D

    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教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