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第1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第2题:
学习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在16世纪发起的天文学革命。哈维医生的血液循环理论。它们从神学和宗教中解放出来,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第6题:
《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史记》上有“一鼓作气”。
第7题:
哪两个似乎并不关联的城市,曾经在《纽约时报》上有过一次难得的相遇?()
第8题:
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有关进程间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第9题:
北京和东京
北京和纽约
开封和纽约
上海和纽约
第10题:
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第11题:
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
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
夸大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抹杀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12题:
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有关进程间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1.0分) [多选]
A. 都是逻辑上无关的 B. 有些可能逻辑上无关的 C. 都是逻辑上有关的 D. 有些可能逻辑上有关的 E. 它们之间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
答案: B D E
第13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
B.20世纪的科技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C.即使最初看起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的科学发现,最终也将会被广泛地应用
D.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第14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宗教信仰与迷信在认识论上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迷信与宗教信仰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关键性的差别在于是否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
第18题:
20世纪之交物理学在实验上有哪些新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19题: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与()之间、()与()之间的复杂的联结和冲突,以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与撞击,使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都有逻辑上无关的
有些可能逻辑上无关的
都是逻辑上有关的
有些可能逻辑上有关的
它们之间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