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A、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B、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D、传统学习方式与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A、(1)、(2)、(3)
B、(1)、(2)、(4)
C、(1)、(3)、(4)
D、(2)、(3)、(4)
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D、7——9年级
Lucky学姐制作,QQ: 247 989 4780 祝各位考研人考研成功!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一、教育原理1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二、中外教育史1学而优则仕2苏格拉底法3生活教育4学制令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三、教育心理学1流体智力2先行组织者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简述归因理论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教育原理 1【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2【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3【解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的相关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 1【解析】孔丘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学而优则仕”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 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第一题名词解释第5题的解析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第一题名词解释第2题的解析。 4【解析】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相关链接】简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 1868年,日本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明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史称“明治维新”,其在教育上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871年,日本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2) 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3) 1879年颁布教育令,废除大学区的教育管理体制,改为美国式的地方分权制。1880年,修改教育令,强化了日本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4) 1877年创建东京大学,1886年颁布帝国大学令,积极筹建高等教育机构。总的来说,日本通过改革,使得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转变。但明治维新自上而下进行,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使得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5【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第二节孑L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6【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外国教育史部分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第十一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的相关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 1【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认为,一般智力因素包括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则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如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流体智力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不大依赖于学习;而晶体智力则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2【解析】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的相关内容。 4【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心理学部分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的相关内容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习策略 2角色扮演法 3智者派 4壬戌学制 5性善论 6要素教育论二、简答题1简述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意义。2简述课程内容的逻辑规定及课程内容组织编排时要处理好的逻辑组织形式关系。3简述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4简述教学中的讨论法及其应用要求三、论述题1联系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试论述其现代中小学教学制度改革的要求。2试阐述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3试述中世纪大学特征及意义。4试述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解析】参考答案参见大纲样题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题名词解释第5题的解析。 2【解析】角色扮演就是使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的技术方法。 3【解析】希腊教育的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随着智者运动的兴起,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智者在进行教育活动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见解。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或智、术之师,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等。智者的教育活动也具有高等教育性质,而且开始了集体教学。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4【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第五节1922年“新学制”的相关内容。 5【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第三节孟轲的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6【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外国教育史部分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第十一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的相关内容。 二、简答题 1【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的相关内容。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七章课程第二节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3【解析】学校教育自产生时起,就区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独自的特点。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5)手段的有效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