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填涂答题卡时,错误的一项是()。
下列哪些考试行为属于考生违纪:()
检查验收监考员回收试卷、答题卡等材料的主要环节()。
监考员应在()上规定位置粘贴本考场条形码,并进行核对。
考场异常情况记录内容有()
2021-2022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2、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3、常温下,BaCO3的溶度积常数为Ksp,碳酸的电离常数为Ka1、Ka2,关于0.1mol/LNaHCO3溶液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的c(HCO3-)一定小于0.1 mol/LBc(H+)c(H2CO3)c(CO32-)c(OH)C升高温度或加入NaOH固体, 均增大D将少量该溶液滴入BaCl2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4、将0.48g镁粉分别加入10.0mL下列溶液,反应6小时,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溶液组成与H2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1234567溶液组成H2O1.0mol/L NH4Cl0.1mol/L NH4Cl1.0mol/L NaCl1.0mol/L NaNO30.8mol/L NH4Cl+0.2mol/L NH3H2O0.2mol/L NH4Cl+0.8mol/L NH3H2OV/ml1243334716014401349A由实验2、3可得,浓度越大,镁和水反应速率越快B由实验1、4、5可得,Cl-对镁和水的反应有催化作用C由实验3、7可得,反应过程产生的Mg(OH)2覆盖在镁表面,减慢反应D无论酸性条件还是碱性条件,都能加快镁和水的反应5、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B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1100nm之间D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6、化学制备萘()的合成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是C10H12OBb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萘的二氯代物有10种Dab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7、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后,混合液不再分层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完全水解C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共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性糖D乙酸和乙醇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酸分子中的氢与乙醇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AABBCCDD8、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共平面B其一氯代物有6种C是苯的同系物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9、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NO2、NH4+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可以为:2NH3+NO+NO22N2+3H2OCX是HNO2,是还原产物D(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分别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B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1H、2H、3H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CC2H6O有两种同分异构体;2-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CH3)2D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11、相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中,形成的单质一定属于相同类型晶体的是A第IA族B第IIIA族C第IVA族D第VIA族12、X、Y 、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为,该物质常用于制备纳米材料以及工业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XYZB简单离子半径:YZ WC工业上常通过电解W与Z形成的化合物制备W单质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NC,即ZYX,故A项错误;B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N3-O2-Mg2+,故B项错误;CMgO熔点高,工业上常通过电解氯化镁制得单质镁,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CH4 O2- Mg2+ NH3+H2ONH3H2ONH4+OH- Cl2+2OH-=Cl-+H2O+ClO-。 【解析】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Y为氮元素;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为氧元素;R与X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R为钠元素;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5-1=2,故Q为镁元素;M的单质为黄绿色有害气体,则M为氯元素,据此分析。【详解】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Y为氮元素;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为氧元素;R与X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R为钠元素;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5-1=2,故Q为镁元素;M的单质为黄绿色有害气体,则M为氯元素。(1)Q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A族;(2)Z、Q、M分别为O、Mg、Cl,Cl-比其他两种离子多一个电子层,O2-、Mg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大的Mg2+半径较小,故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 O2- Mg2+;(3)Y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NH3+H2ONH3H2ONH4+OH-;(4)QM2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5)M的单质Cl2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H2O+ClO-。25、HCO3-、S2-、OH- 3Fe2+NO3-+4H+=3Fe3+NO+2H2O 含 2 8 【解析】测得X溶液中c(H+)=6mol/L,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一定不会存在HCO3-、S2-、OH-离子,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沉淀C为BaSO4 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生成气体A,A连续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 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离子,溶液B中加入过量 NaOH溶液,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离子,溶液H
监考员处理缺考考生试卷、答题卡及空白试卷、答题卡操作为()。
监考员对缺考考生的答题卡处理是()
考生领到答题卡、试卷后,监考员应指导考生在在规定时间内和指定位置准确填写()等。
开考前15分钟,监考员开始以下操作()
在分发答题卡后,一名监考员开始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