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一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合历史试卷有答案

下列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孟子日:“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士季日“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答案:ABC

解析:A项“臣未之闻也”属于宾语前置,未之闻=未闻之,意为臣没有听说这件事。B项“莫之能御”=“莫能御之”,属于宾语前置,意为没有人可以抵御他。C项“则莫之继也”=“则莫继之也”,属于宾语前置,意为那就没人接着进谏了。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参考答案:D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参考答案:D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B


“则”字的意义: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不入,则子继之()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正确答案:那么;那么,然后;那么;那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合历史试卷.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 TOC o 1-5 h z 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B.肯定汤武革命A.宣扬复古守礼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西汉宣帝开始实行互隐之法,公元前66年诏: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的实施()A.不利于定罪量刑的操作B.推动了治国理念的转变C.导致了伦理犯罪的增加D.有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削弱了君主集权B.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加剧了冗官现象D.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尚未施行C.欧亚交流日趋频繁B.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D.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商业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 TOC o 1-5 h z 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B.传统自然经济已率先解体C.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A.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B.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C.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D.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1959年到1961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钟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全面优化经济结构B.提高企业劳动效率C.优先发展民生工业D.减少赤字稳定市场.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B.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C.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D.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出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中,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A.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B.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C.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D.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17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但不在任何人之下”,17世纪后“君主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主意志绝对自由,制约君主行动的只能是自我克制”,“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是上帝的使臣,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权利之外,没有权力”。这体现了()A.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B.君权神授理论遭到否定C.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D.君主派和议会派的妥协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人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B.国际分工日益深化C.跨国资本全球流动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长城一线设边镇并驻军80万,每年需从内陆各省协饷和调运物资。洪武三年(1370),朝廷准许秦晋等边关省份的民商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再到食盐产地运销盐斤,晋商借此兴起。弘治五年(1492),政府允许输银买引,徽商也走上大规模食盐贩运的道路。万历四十五年(1617)两淮推行“纲运法”,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由其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纲商包运的若干盐引即称为“纲”,或称为“窝本”。许多徽州商人为能筹够“窝本”所需交纳的巨资,便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用族法宗规来凝聚和节制纲法,合股共财,以集体的力量夺取招标,实现共赢。以纲运法承运纲盐的纲商在清代前期的福建盐区被直接称为“商帮”。摘编自周膺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材料二1847年,广州的英国商人成立第一个洋商会广州英商会。到1904年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清政府商部还制订商会简明章程,发布劝办商会谕贴,鼓励各地兴办商会。到1912年,商会总数增加到794个。商会不仅仅是行业内部自治的机构,还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出建议和组织参加政治改革运动。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上海总商会联络、组织各地商会先后三次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另外,其活动还伸展到教育、地方自治、仲裁、社会公益等十分广阔领域,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摘编自陈玲浅析近代中国商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的特点及商帮形成的主要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商会的作用。如何理解从传统商帮到近代商会这一变化?(12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存在不同的文化构成因素,所以必然形成西方文化内部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教权与人文思想的冲突;基督教与科学思想的冲突;理性中心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冲突;个人自由与社会统一秩序的冲突;民族独立与一体化经济共同体的冲突等。这些内部冲突的存在,并非完全是不利因素,西方历史上,这些文化的

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

  • A、重视民意
  • B、革命思想
  • C、君臣对待
  • D、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B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 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正确答案:B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 A、君权神授的思想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三权分立的学说

正确答案:B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正确答案:D


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

  • A、重视民意
  • B、革命思想
  • C、君臣对待
  • D、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B

更多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合历史试卷有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A 重视民意B 革命思想C 君臣对待D 民贵君轻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正确答案:C

考题 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与天伦之乐、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的“三乐”之一,表明()。A、孟子对“有父之亲,有君之尊”重要性的肯定B、孟子对“人师”职业重要性的肯定C、肯定了教育劳动的精神审美意蕴D、要求统治者“贵师而重傅”正确答案:B,C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正确答案:C解析:据题干提示,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的主张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

考题 单选题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 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 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 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 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则”字的意义: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不入,则子继之()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正确答案:那么;那么,然后;那么;那么

考题 单选题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 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 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 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 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正确答案:C解析:据题干提示,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的主张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

考题 单选题《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正确答案:A解析:据题干提示,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的主张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