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巴克莱关于“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的学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巴克莱关于“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的学说。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简述巴克莱关于“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的学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感知觉障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感觉减退可见于木僵状态
    B.内感性不适是一种错觉
    C.错觉指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幻觉指对客观存在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
    E.感知觉综合障碍指对客观存在事物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

    答案:A
    解析:
    幻觉是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而错觉是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感知觉综合障碍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或某些部分出现错误的感知。

  • 第2题:

    鱼类触觉具有()。

    • A、通过触觉,侧线系统等感知饵料的形状和质地
    • B、通过触觉,侧线系统等感知饵料的存在和味道
    • C、通过触觉,侧线系统等感知饵料的存在和鲜度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简述感知、记忆和意志。


    正确答案: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叫感知。感知得到的经验能贮存在头脑中,必要时借助于记忆将有关信息提取出来叫记忆。克服困难的心理现象叫意志。

  • 第4题: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以下哪种观点最为接近?()

    • A、知识与美德统一
    • B、知先行后
    • C、知易行难
    • D、存在即被感知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都主张()

    • A、存在是本原
    • B、思维是本原
    • C、原子是本原
    • D、物质是本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观念的存在即被心灵感知”,是()说的说法。

    • A、洛克
    • B、贝克莱
    • C、笛卡尔
    • D、霍布斯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官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迟钝。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试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见到闪光,火花等。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幻嗅:患者嗅到的异味。如尸臭、轮胎烧焦后的气味等。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
    幻味: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又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县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听障儿童的感知特点。

    正确答案: 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首先,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直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觉障碍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障碍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障碍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约。其次,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在感知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听觉障碍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以来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缺陷补偿。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障碍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性,特别是视觉起了主要作用,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
    ②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③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以下哪种观点最为接近?()
    A

    知识与美德统一

    B

    知先行后

    C

    知易行难

    D

    存在即被感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观念的存在即被心灵感知”,是()说的说法。
    A

    洛克

    B

    贝克莱

    C

    笛卡尔

    D

    霍布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审美感知与日常感知的区别。

    正确答案: (一)审美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日常感知则局限于对象自身而受逻辑概念的支配。
    (二)审美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
    (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特点,突出地表现为统觉作用。所谓统觉,指的是知觉内容和倾向包孕着人们已有的经验、兴趣、知识和态度,因而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巴克莱关于“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的学说。


    正确答案: 巴克莱是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思想,认识到其哲学中所蕴含的内在矛盾,认为如果坚持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立场,必将导致怀疑主义和无神论的后果,因此他着重发挥了洛克哲学的主观主义因素,试图从经验论的立场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论证过程是将可感事物与事物本身看作是一回事,从观念的存在即被感知推及到存在就是被感知,继而区分被感知的观念与感知观念的心灵,从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认识的对象是观念,观念不可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因此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那就意味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因为物是观念的集合,对象和感觉是一回事,所以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可以说,存在即被感知。当然,巴克莱的目标是证明上帝的存在。宇宙中有三种存在:第一种只是存在于感知者心中的观念;第二种是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的精神,即我的心灵和其他所有人的心灵;第三种是永恒无限的精神,亦即上帝。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感性质,所以它们能够被我们所感知,在于这些可感性质是上帝的作品。巴克莱试图从经验论出发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感觉论的唯心主义。

  • 第14题: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
    • B、心外无物
    • C、天地合而万物生
    • D、理生万物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审美感知与日常感知的区别。


    正确答案: (一)审美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日常感知则局限于对象自身而受逻辑概念的支配。
    (二)审美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
    (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特点,突出地表现为统觉作用。所谓统觉,指的是知觉内容和倾向包孕着人们已有的经验、兴趣、知识和态度,因而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知。

  • 第16题:

    以下关于感知价值论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
    • B、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低
    • C、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 D、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就是我感知它,它就存在,我没感知它,它就不存在。


    正确答案: 正确。因为贝克莱的出发点是洛克的“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的观点。而这些观念只有当它们被知觉时才存在。贝克莱又认为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因而事物不可能独立于我们的心灵,它们就是对我们呈现的那样。所以,我感知事物的观念,它就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视觉感知系统特点.

    正确答案: 优点:①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②可利用颜色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③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④感觉范围广,分辨率高;⑤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
    缺点:容易发生错视、错觉和容易疲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巴克莱关于“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的学说。

    正确答案: 巴克莱是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思想,认识到其哲学中所蕴含的内在矛盾,认为如果坚持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立场,必将导致怀疑主义和无神论的后果,因此他着重发挥了洛克哲学的主观主义因素,试图从经验论的立场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论证过程是将可感事物与事物本身看作是一回事,从观念的存在即被感知推及到存在就是被感知,继而区分被感知的观念与感知观念的心灵,从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认识的对象是观念,观念不可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因此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那就意味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因为物是观念的集合,对象和感觉是一回事,所以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可以说,存在即被感知。当然,巴克莱的目标是证明上帝的存在。宇宙中有三种存在:第一种只是存在于感知者心中的观念;第二种是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的精神,即我的心灵和其他所有人的心灵;第三种是永恒无限的精神,亦即上帝。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感性质,所以它们能够被我们所感知,在于这些可感性质是上帝的作品。巴克莱试图从经验论出发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感觉论的唯心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存在即被感知”一语出自()
    A

    贝克莱

    B

    休谟

    C

    牛顿

    D

    拉美特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感知觉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当视觉障碍儿童的受到限制以后,就会更多地依赖和使用听觉。他们的听觉注意力更为集中,对声音的分析更为细致,听觉记忆往往更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偿视觉缺陷的作用。
    (2)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触摸实践可帮助他们感知除了物体颜色、亮度以外的一切健全人用眼来感知的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就是我感知它,它就存在,我没感知它,它就不存在。

    正确答案: 正确。因为贝克莱的出发点是洛克的“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的观点。而这些观念只有当它们被知觉时才存在。贝克莱又认为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因而事物不可能独立于我们的心灵,它们就是对我们呈现的那样。所以,我感知事物的观念,它就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婴儿主要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外界环境。
    (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2个月后,婴儿开始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
    (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4个月
    以后,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动作。婴儿的动作不仅仅只涉及自己的身体,还涉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4)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个月):8个月以后,婴儿出现了目标指向性行为,行动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他们开始使用已知的方法来应付新的环境。但该阶段还没有新手段的发明与创造
    (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1周岁后,婴儿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6)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1岁半以后,儿童获得了符号—表征能力,他们能用符号或表象来再现不在眼前的物体和过去的事件。符号—表征能力的出现还使婴儿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没有知觉不可能理解言语;另一方面,通过听来知觉一个最简单的句子,要拆开就取决于对句子的理解。知觉与理解的统一构成认知言语并作出反应的具体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