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术语。自我同一性指个体把自己对自我现状、生理自我、社会期待、过去经验、现实经验、未来希望等多个层面的觉知统合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达到一种人格发展中趋于社会成熟和自我肯定的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自我同一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属于(  )

    A.自我同一性扩散
    B.自我同一性缺乏
    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这属于(  )

    A.自我同一性扩散
    B.自我同一性缺乏
    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看,同一性可分为自身同一性与()

    • A、同一性混乱
    • B、自我同一性
    • C、个人同一性
    • D、集体同一性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自我同一性价值观


    正确答案: 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 第5题:

    在埃里克森看来,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一种()的状态,否则就会引起同一性的混乱。

    • A、同一性
    • B、身体同一性
    • C、自我同一性
    • D、理想同一性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自我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 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 第7题:

    单选题
    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看,同一性可分为自身同一性与()
    A

    同一性混乱

    B

    自我同一性

    C

    个人同一性

    D

    集体同一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评埃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埃里克森重要的理论之一。
    (1)自我同一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这种同一性是指自己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相互区别而存在,以及能够认识到自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自我同一性包括四个方面:
    ①个体性: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②整体性和整合感: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成长中的儿童有许多零碎的自我表象,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③一致性和连续性:指潜意识追求的一种存在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特性。个体感受到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④社会团结感:指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情感,使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在埃里克森看来,真正的同一性必须由青少年自己在其他事件中,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在各行各业里找到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角色进行结合。
    (2)对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评价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分析如下:
    ①埃里克森将人在发展中的心理结构的中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上转到了自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自我不再仅仅是弗洛伊德“本我的雇佣”,而是人格中的独立成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第二,自我概念不再是防御性质的,而是自主的和具有适应性的。
    第三,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自主性、勤奋、同一性、忠诚、爱、创造、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认为具有这些品质的自我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
    第四,埃里克森将社会因素看作是自我的一种潜在的力量源泉,是帮助人们处理内部冲突和迎接外部挑战的力量,认为个人可以通过奋斗而主宰命运,人们能够借助于自我的力量来发展组织个人的生活,保证个体生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从而建立自我同一性,顺利地实现人生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的积极过渡。
    这些观点显然赋予了个体更多的能动力量与控制力量,使人们更倾向于以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及社会。正因为它赋予了自我以更多的意义,并强调了自我的独立性,从而真正形成了自我心理学。
    ②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还未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存在着一个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第二,尽管埃里克森一再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但仍将本我作为人格力量的根源,即认为先天因素决定后天因素,这使他在生物决定论与社会环境决定论中徘徊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格理论的清晰性,也使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带有了明显的生物学化特点。
    第三,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历史分析法”也明显缺乏客观的依据,而更多地依赖于“训练有素的主观判断”,故存在着精确性的问题。
    总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虽然还不能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也存在界定不清等问题,但他的理论建构于社会文化下,将人的心理结构中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上转到了自我上来,是对早期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人格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西方心理学家对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
    A

    自我意识的发展

    B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C

    防止同一性扩散

    D

    同一性的扩散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阐述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

    正确答案: 同一性建构是指整合个人变化、社会要求和未来期待的一个过程。青少年期的同一性建构对个体一生的同一性发展以及完整人格的形成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
    在青少年的早起是同一性的解构时期:教师、家长应道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定位,让他们适应由小学到中学系统的复杂要求,同时引导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
    在青少年的中期:他们的生理和认知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或者家长,应该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逐渐建立自我同一性。
    到了青少年的晚期:他们同样在寻找有意义的表达自己以及被社会历史认可的方式。
    因此,无论在何时,家庭、同伴、社会环境都对建立他们的自我同一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家庭成员的父母,应当多和青少年交流沟通,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以及青少年父母的感情质量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同伴群体和友谊也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青少年应当多寻求一些能够给予支持和理解的朋友。
    作为父母,应该在择友方面给孩子一定的建议,但不能干涉孩子交友的权力。教师、学校结构特征和课程设置对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和学校应在学生上学阶段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做,
    第一,能够提高同一性的课程应该促进学生的探索,有责任性的选择以及自我决定;
    第二,鼓励角色扮演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社会互动,并对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做出恰当理解;
    第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受能力,教师和教练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反馈;第四,青少年的课程设置要好合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自我同一性价值观

    正确答案: 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生活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自我统一性的类型包括()
    A

    同一性获得

    B

    过早自我

    C

    同一性扩散

    D

    同一性延缓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A.同一性达成
    B.同一性延缓
    C.同一性停滞
    D.同一性混乱

    答案:C
    解析:
    加拿大研究者玛西亚将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状态,其中,同一性停滞出现在个人作出承诺,但尚未经历危机之时。同一性停滞最常见于家长将责任强加于青少年。

  • 第14题:

    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属于(  )

    A.自我同一性扩散
    B.自我同一性缺乏
    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区别和掌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①同一性扩散:是自我同一性的对立面,又叫角色混乱。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从而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因此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②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③自我同一性过剩:埃里克森称之为“狂热主义”,它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④同一性缺乏:埃里克森称之为拒偿,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

  • 第15题:

    “个体关于自我、价值观与未来发展都停留在想的层面,完全没有行动”这体现了同一性发展的哪个状态?()

    • A、同一性成熟
    • B、同一性闭合
    • C、同一性延缓
    • D、同一性弥散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马西亚把自我同一性状态划分为:()。


    正确答案:同一性混淆、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拖延、同一性达成

  • 第17题: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

    • A、自我意识的发展
    • B、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 C、防止同一性扩散
    • D、同一性的扩散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期的同—性是不断地丧失与获得的过程,同一性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期会反复出现,个体也会从某一同一性状态转向另一状态。
    2)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对同—性扩散。在埃里克森看来,这一任务的解决——方面依赖于其前的各种危机的良好解决,即那些没有获得“信任感”、建立“自主性”、形成“主动性”、养成“勤奋”品质的儿童在青少年期是很难形成同一性的。另一方面,这一任务的解决依赖于青少年与他人的交往。
    3)在指出青少年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的同时,埃里克森也提出了“心理延缓期”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各种任务,因此需要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先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尽可能地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通过心理延缓期的方式可以鼓励青少年延长在校学习的时间,从而使他们能够认真地考虑将来的计划,面不用做出一些无可挽回的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正确答案: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注个人的外表,包括衣服、化装、走路方式和穿着方式等,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同时出现的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另一个认同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即通过友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会说他们继续去学校的原因是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为上学给出这样的理由是正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轻松的性别表达方式以及借助友谊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需要。对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还表现为,青少年会努力地去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经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对模仿自己所崇拜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原因。在整个青少年期,学生会与他们所崇拜的媒体人物的外表和行为竞争,也会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处的朋友团体里的成员竞争。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对青少年期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人”。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自我同一性

    正确答案: 即对自我在认知与情感上的接纳和评价,而且这种接纳、评价与周围人对自己的接纳、评价是一致的。自我同一性是真正能够长久维系自尊的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自我同一性培养(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自我同一性是指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
    自我同一性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个体性: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②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在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③一致性和连续性: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④社会团结感: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小此木启吾把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归纳为同一性征候群的特征,它们是()。
    A

    同一性意识过剩

    B

    勤奋感崩溃

    C

    处于回避自我选择和自我决断的麻痹状态

    D

    时间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