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
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激发兴趣
第1题:
动机会由于良好的行为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这是动机的()。
A、始发功能
B、选择机能
C、强化机能
D、导向功能
第2题:
第3题:
教学时,列举与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例子尤为有效这是由于强化动机中的()
第4题:
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
第5题:
某学生与同学打架,老师取消了他的活动时间,这是()。
第6题:
多动症和情绪行为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学生。
第7题:
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而成绩突出。这是()。
第8题:
强调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动机的()。
第9题:
创造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不能仅仅选用一个实际的例子,还需要考虑例子选用得是否自然。
第10题: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
第11题:
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
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
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
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第12题:
发动
选择
强化
维持
第13题:
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上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C[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学生因喜欢该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
第14题:
第15题:
《论解嘲》中列举的“河东狮吼”的例子是与()有联系的。
第16题:
请你列举生活中“女士优先”的例子。
第17题:
外来动机的激发需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种正强化,慎用()。
第18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这是什么教学原则?()
第19题: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中的()。
第20题: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第21题:
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定型效应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