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病例摘要】王某,男,12岁,学生,未婚。于2011年6月28日就诊。2周前患者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缓解,2天前出现发热、口渴、双下肢出现紫癜来诊。现症见: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查体:T39.2℃,P93/min,R24/min,BP120/75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既往体健。血常规:血小板60×109/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有成熟障碍。【答题要求】 根据给出的病例资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12岁,学生,未婚。于2011年6月28日就诊。 2周前患者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缓解,2天前出现发热、口渴、双下肢出现紫癜来诊。现症见: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查体:T39.2℃,P93/min,R24/min,BP120/75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既往体健。血常规:血小板60×109/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有成熟障碍。 【答题要求】 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王某,男,12岁,学生,未婚。于2011年6月28日就诊。 2周前患者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自行”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冯某,男,20岁,未婚,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天前出现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现症: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壅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中医病证鉴别: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剂名称: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大黄(后下)10g,芒硝(溶服)15g,厚朴10g,枳实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项某,男,78岁,已婚,退休教师。2013年4月2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凉出现发热,鼻塞,微恶风寒。现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阴虚感冒。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发热,鼻塞,微恶风寒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中医病证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名称:加减葳蕤汤化裁。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玉竹12g,甘草3g,大枣10g,淡豆豉10g,薄荷(后下)10g,葱白9g,桔梗10g,白薇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28岁,已婚,教师。200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于5天前出现发热、恶风、鼻塞、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2天前咳嗽、咳痰加重,于今日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查体:T37.5℃,P88次/分,R23次/分,BP125/75mmHg。双肺呼吸音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3×10/L,中性粒细胞75%。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由咳致喘的咳喘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请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参考答案:患者姓名:王某 性别:女 年龄:28岁 婚况:已婚主诉:咳嗽伴发热5天,加重2天。现病史:5天前出现发热、恶风、鼻塞、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2天前咳嗽、咳痰加重,于今日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异常。体格检查:T37.5℃,P88次/分,R23次/分,BP125/75mmHg。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急促;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滑。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颈部:无异常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腹部(肝、脾):无异常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3×10/L,中性粒细胞75%。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据以咳嗽为主症,故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中医病证鉴别:与由咳致喘的咳喘相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西医诊断依据:1.咳嗽,痰多色黄。2.双肺呼吸音粗。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3×10L,中性粒细胞75%。4.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起病急骤,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肺证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15g 菊花10g 连翘10g 杏仁15g贝母10g 瓜蒌15g 桔梗10g 黄芩10g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2.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3.超声雾化吸入。签名:

  • 第4题:

    病例摘要:孙某,男,27岁,未婚,学生。患者昨日受风寒后出现发热,伴恶寒、流清涕、鼻塞,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休息。今晨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身微热,恶寒,鼻塞声重,流清涕,肢体酸重,咳嗽,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温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热、恶寒1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1日,并见恶寒、流涕、鼻塞等症状,诊断为感冒。外感风寒,腠理闭塞,卫阳被郁,而见恶寒、发热、周身酸痛;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感冒与温病相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服用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多不传变;温病则病势急骤,发热高,传变迅速,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出现谵妄、神昏等。感冒四时均有,温病则多有明显的季节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证中医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达表饮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7岁,学生。2015年1月10日初诊。患者2天前放学后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躯干见少量红色斑丘疹。现症: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较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脓疱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痘。中医证型诊断:邪炽气营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发热,流涕,咳嗽,躯干少量红色斑丘疹为主症,辨病为水痘。现症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较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辨证为邪炽气营证。邪盛正衰,邪毒炽盛,内传气营。中医病证鉴别:水痘与脓疱疮相似,脓疱疮好发于炎热夏季,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混浊,经搔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方剂名称:清胃解毒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芩9g,黄连5g,生地黄10g,栀子10g,车前草10g,紫草10g,生石膏30g,升麻6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6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7题:

    患者,女,21岁,大学生。于2天前淋雨后出现咽痒不适,昨天起床后出现咽喉痛、鼻塞、流涕、头痛,自感浑身乏力。自行口服"感康"后症状不见缓解,遂来就诊。可以判断患者该病属于

    A.寒证
    B.表证
    C.半表半里证
    D.热证
    E.里证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午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热较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证候分析: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阻滞经络,则头痛,肢体酸痛;风寒袭肺,窍道不利,则鼻塞流涕;肺气不宣则咳嗽咳稀白痰。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之象。
    诊断: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荆防败毒散。

  • 第9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10题:

    王某,男,20岁。3天前着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次日发热,体温高达39℃,汗出微恶风,口干咽痛,有轻微咳嗽,痰稠量少,舌苔薄黄,脉浮数。本病为感冒中的何种证型()。

    • A、风寒证
    • B、风热证
    • C、暑湿证
    • D、寒包火证
    • E、腑实证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午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热较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 证候分析: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阻滞经络,则头痛,肢体酸痛;风寒袭肺,窍道不利,则鼻塞流涕;肺气不宣则咳嗽咳稀白痰。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之象。
    诊断: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荆防败毒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20岁,未婚,2013年1月2日初诊。 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遂自行冲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一袋,体温下降到38℃,今晨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为求系统治疗而来医院。现症见:发热,寒战,咳嗽咳痰。查体: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神清语利,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舌红,苔微黄,脉浮数,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 基本资料:王某,男,20岁,学生,2013年1月2日初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2天,加重1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遂自行冲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一袋,体温下降到38℃,今晨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为求系统治疗而来医院,现症见:发热,寒战,咳嗽咳痰。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未到过疫区,近期未接触过发热患者,未接触家禽及其他宠物。
    体格检查: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发热面容。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
    头颈部:咽部略红,其他无异常。
    胸腹部: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9/,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发热伴咳嗽咳痰,舌红苔微黄,脉浮数,诊断为肺痈,辨为风热犯肺。
    病因病机分析:风热之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邪正相争,则发热、恶寒;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则咳嗽、咳痰。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
    2.查体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神清语利,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西医鉴别诊断: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抗菌治疗无效。
    诊断:
    中医诊断:肺痈(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肺炎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石膏20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
    中医调护:避风寒,忌辛辣刺激饮食,注意休息。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抗菌治疗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对青霉素敏感,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 发热、身痛者,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1.0g,每日3次;鼻塞流涕者,可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mg,每日3次;声嘶、咽痛者,可口含华素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曾某,男,25岁,未婚,无业。2014年3月3日初诊。患者1日前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现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疼痛满急加剧,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癃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淋证。中医证型诊断:血淋。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为主症,辨病为淋证。现症见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疼痛满急加剧,舌尖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中医病证鉴别: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剂名称:小蓟饮子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小蓟15g,生地黄15g,白茅根30g,旱莲草9g,木通6g,生甘草梢6g,滑石(包煎)15g,山栀10g,当归10g,蒲黄(包煎)10g,土大黄10g,马鞭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4题:

    病例摘要:刘某,女,24岁,未婚,学生。患者2日前受风后出现咳嗽,咽痛口干,咯少量黏痰,身微热。刻下症见:咳嗽频剧,身微热,微恶风,咽痛口干,咯痰色白质黏,不易咯出,纳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2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见咳嗽频剧,咽痛口干;热盛炼液成痰,故痰白质黏,咳吐不爽;风热袭表,卫表不和,而见身微热、微恶风;苔薄黄、脉浮滑,亦为风热犯肺之象。辨证为风热犯肺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咳嗽与喘证的鉴别:喘证可兼有咳嗽症状,但主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则是以咳逆有声,多伴有咯痰为主要症状,咳嗽日久,可转变为喘证。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肺证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桑菊饮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15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 36.2℃,P 7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3)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二、西医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3.中医辨证诊断 阴虚感冒。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滋阴解表。2.所选方剂名称 葳蕤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对症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3.抗菌药物治疗 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4.抗病毒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16题:

    病例摘要:陈某,女,24岁,未婚,教师。2016年5月10日初诊。患者1天前于炎热天气外出归来后出现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周身酸楚不适。现症:痰黏,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风温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表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周身酸楚不适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痰黏,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辨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法:辛凉解表。方剂名称: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金银花30g,连翘30g,黑山栀12g,淡豆豉12g,薄荷18g,荆芥12g,竹叶12g,芦根18g,牛蒡子18g,桔梗18g,甘草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7题:

    病例摘要:周某,男,19岁,未婚,学生。2015年6月23日初诊。患者1天前运动后饮冰水500ml,出现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现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寒邪客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辨病为胃痛。现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辨证为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中医病证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症候。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剂名称:良附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高良姜6g,香附9g,吴茱萸5g,乌药9g,陈皮15g,木香5g。三剂,水煎服。日~剂,早晚分服。

  • 第18题:

    患者,男,62岁,支气管肺癌手术切除病灶后准备出院。在进行出院健康指导时,应该告诉患者出现哪种情况时必须尽快返院就诊

    A:鼻塞流涕
    B:夜间咳嗽
    C:伤口瘙痒
    D:痰中带血
    E:食欲下降

    答案:D
    解析:
    对40岁以上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者,应提高警惕,作进一步的检查。肺癌手术后患者若有伤口疼痛,剧烈咳嗽及咯血等症状,或有进行性倦怠情形,应返院复诊。

  • 第19题:

    王某,男,20岁。3天前着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次日发热,体温高达39℃,汗出微恶风,口干咽痛,有轻微咳嗽,痰稠量少,舌苔薄黄,脉浮数。选出病人不适合的食物()。

    • A、水果
    • B、蔬菜
    • C、清凉饮料
    • D、香蕉、萝卜、黄瓜
    • E、油腻、辛辣、荤腥食物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病例摘要: 张某,男,21岁,在校大学生。2014年9月初诊。 1周前淋雨后恶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咽痛,鼻塞流涕,轻咳,自行服用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流涕减少,周身疼痛减轻,而咳嗽逐渐加重,自服甘草片、罗红霉素无效。目前咳嗽剧烈,咯痰不爽,黄色黏稠量多,咽干咽痛,鼻流黄涕,口渴多冷饮,胸闷胸痛,尿黄便干。 查体:T38.2℃,P9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2×109/L,N79%。胸片:双肺纹理粗重,右下肺可见片状模糊影,考虑肺部感染可能。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肺结核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外出淋雨,感受风寒。邪气未解,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咳嗽剧烈,咯痰不爽,黄色黏稠量多,胸闷胸痛;热邪煎灼津液,则鼻流黄涕;热伤阴津,则见咽干咽痛,渴喜冷饮尿黄;便秘为肺热腑气不通之象。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皆为痰热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据患者有受凉病史,有发热、咳嗽、咳痰,甚至胸痛、呼吸困难等肺实变的临床表现,痰培养、血常规、胸片的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咳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病灶通常在上肺,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痰热壅肺证
    西医诊断:肺炎(右下肺)
    中医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方剂:桑白皮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白皮10g;黄芩10g;栀子10g;苏子10g;苦杏仁10g;浙贝母10g;清半夏10g;黄连6g;生甘草6g;薄荷12g(后下)
    7剂。水煎两次,共取汁300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适当休息,多保暖,多饮水。
    2.对症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化痰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60mg,每日3次口服。
    3.抗菌药物,口服或者静脉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或者阿奇霉素。

  • 第21题:

    患者,女,21岁,大学生。于2天前淋雨后出现咽痒不适,昨天起床后出现咽喉痛、鼻塞、流涕、头痛,自感浑身乏力。自行口服"感康"后症状不见缓解,遂来就诊。可以判断患者该病属于()。

    • A、表证
    • B、里证
    • C、热证
    • D、寒证
    • E、半表半里证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12岁,学生,未婚。于2011年6月28日就诊。 2周前患者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缓解,2天前出现发热、口渴、双下肢出现紫癜来诊。现症见: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查体:T39.2℃,P93/min,R24/min,BP120/75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既往体健。血常规:血小板60×109/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有成熟障碍。 【答题要求】 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 基本资料:王某,男,12岁,学生,未婚。于2011年6月28日就诊。
    主诉:发热伴双下肢紫癜2天。
    现病史:患者2周前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缓解,2天前出现发热,口渴,双下肢出现紫癜来诊。现症见: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9.2℃,P93/min,R24/min,BP120/75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
    头颈部:无异常。
    胸腹部:无异常。
    脊柱四肢: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双上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60×10/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有成熟障碍。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根据患者双下肢紫癜,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中医诊断为紫癜。根据患者紫癜色泽鲜明,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辨为血热妄行证。
    病因病机分析:感受热毒,入于血分,迫血妄行。
    因外感毒邪,日久入于血分,化热伤血,迫血妄行,故见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压之不褪色;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口渴,双下肢紫癜,色泽鲜明,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60×10/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有成熟障碍。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要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各种脾大疾病、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或中毒(药物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抑制其功能,或与血浆成分合并形成抗原复合物,继而产生抗体,再由抗原抗体发生过敏反应,破坏血小板。过敏反应开始时,可见寒战、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紫斑或肌衄(血热妄行证)
    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g,生地20g,白芍10g,丹皮15g,藕节10g,地榆12g,槐花10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调护:避风寒,顾脾胃,调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外伤。
    2.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选用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2mg/kg,口服。待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缓慢减量。小剂量(每日5~10mg)维持治疗3~6个月。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疗法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应慎用。
    5.其他达那唑对部分患者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王某,男,25岁,未婚,学生 。 患者昨日受风后出现头痛,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今日前来就诊,行头颅CT未见异常 。刻下症见:头痛而胀,双颞部及头顶为重,口渴喜饮,恶风,二便调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王某,男,20岁。3天前着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次日发热,体温高达39℃,汗出微恶风,口干咽痛,有轻微咳嗽,痰稠量少,舌苔薄黄,脉浮数。本病为感冒中的何种证型()。
    A

    风寒证

    B

    风热证

    C

    暑湿证

    D

    寒包火证

    E

    腑实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