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论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内容和实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1、“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
    2、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 第2题: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林则徐。

    A

    B



  • 第3题: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林则徐。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试论法家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法家关于法的起源说与变法论,是他们主张社会改革和变法的理论根据。
    (2)“以法治国”论。法家认为法是由官府制定、颁布的,并具有强制力,而刑法是加于违法犯罪的人。他们对法的性质和特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3)法的纲要——赏与刑。法家认为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其实质在于重刑。
    (4)“势治”论。法家认为要推行法治,必须以君主的权势为前提,以国家政权为后盾。慎到强调人君要牢牢掌握权势,但不能脱离臣民。商鞅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人君只有大权; 独揽,才能树立自己的威势。韩非进一步发展了“势治”思想,主张将法和势结合起来。他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君主实行绝对专制。
    (5)“术治”论。法家的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韩非特别强调把! 法和术结合起来。
    (6)文化专制论。法家极力反对儒书儒术。商鞅把儒家作为打击的重点,韩非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文化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
    总之,法家的思想理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取得政权的需要,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论。

  • 第5题: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 第6题:

    试论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琵琶记》写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交织看婚姻和家庭伦理的内容。作者的主观意图在通过蔡伯喈的“全忠全孝”和赵五娘的“孝妇贤妻”来宣扬贤孝,提倡风化。但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却远比作者的主观意图丰富。通过蔡伯喈为追求“全忠全孝”而陷于不忠不孝,表明蔡家的悲剧不是他道德品质恶劣造成的,而在于不可抗拒的社会势力,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某种不满;从蔡伯喈的思想矛盾、精神痛苦、对求功名的忏悔,以及他既牢骚满腹又因循苟且的性格特征,不仅反映了封建书生的软弱动摇,也反映了士人被各种社会势力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和他们在伦理道德和现实政治挤压下元所适从的两难境地,引发人们对封建道德本身合理性的怀疑。赵五娘的形象也远非“孝妇贤妻”所能限定。作者力图把她塑造成一种道德人格,但她身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孝敬老人,舍己为人等,都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共有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琵琶记》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生动形象,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较好地体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其次,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作品在交待完剧中人物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发展:一条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厌、剪发买葬。两条线的场景在剧中交错出现,环环相套,最后汇到一起,足见其关目安排独具匠心。再次,此剧的曲词十分出色: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的唱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之语。这种个性化的曲词对传情达意,塑造人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琵琶记》是元代南戏中最杰出的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有“神品”、“绝唱”之誉。

  • 第7题:

    单选题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左宗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正确答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枚乘新体赋《七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艺术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论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琵琶记》写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交织看婚姻和家庭伦理的内容。作者的主观意图在通过蔡伯喈的“全忠全孝”和赵五娘的“孝妇贤妻”来宣扬贤孝,提倡风化。但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却远比作者的主观意图丰富。通过蔡伯喈为追求“全忠全孝”而陷于不忠不孝,表明蔡家的悲剧不是他道德品质恶劣造成的,而在于不可抗拒的社会势力,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某种不满;从蔡伯喈的思想矛盾、精神痛苦、对求功名的忏悔,以及他既牢骚满腹又因循苟且的性格特征,不仅反映了封建书生的软弱动摇,也反映了士人被各种社会势力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和他们在伦理道德和现实政治挤压下元所适从的两难境地,引发人们对封建道德本身合理性的怀疑。赵五娘的形象也远非“孝妇贤妻”所能限定。作者力图把她塑造成一种道德人格,但她身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孝敬老人,舍己为人等,都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共有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琵琶记》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生动形象,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较好地体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其次,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作品在交待完剧中人物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发展:一条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厌、剪发买葬。两条线的场景在剧中交错出现,环环相套,最后汇到一起,足见其关目安排独具匠心。再次,此剧的曲词十分出色: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的唱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之语。这种个性化的曲词对传情达意,塑造人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琵琶记》是元代南戏中最杰出的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有“神品”、“绝唱”之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林则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论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西周时期,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出了“明德慎罚”说,周公认为,统治者应勤政修德。
    所谓“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因此,对于统治者本身来说,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绝不可骄奢淫逸。周公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民之依”就是说,统治者不可贪图安逸,要了解一点小民的疾苦,然后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要像文王那样“不遑暇食”,不敢乐于游玩打猎;必须重视小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必须宽以待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所谓“慎罚”,其一,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罪犯本人。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其四,刑罚适中。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刑当其罪。这些思想,在当时世界刑法史上是罕见的。当然,周公并非一味讲宽大,也有严的一面。他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罪犯严加惩处,“刑兹无赦”。
    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第14题:

    试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皇权之上,法自君出。君主是代表上天来统治人世的,君主代表天意,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全体臣民都必须顺服,决不能抗拒不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汉代就出现了谋反、谋大逆等罪名,为后代"十恶"之最的发端。
    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以儒为主,礼法合流的特点。他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他的《春秋》决狱较集中的体现了汉代礼法融合的趋势。由于董仲舒以经决狱,以经代律,是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
    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由西周时期周里所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继承和发展而来。到了西汉中期,董仲舒根据先秦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和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主张,并用阴阳学说加以附会,提出了一套带有的神学色彩的“三纲”学说,以维护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继承和发展立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并用阴阳学说加以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理论。"阳为德,阴为刑","刑者德之辅,阳者阴之助";一切都是天意的体现,从而为封建统治者的德刑兼用的统治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5、《春秋决狱》,"原心定罪"。董仲舒是以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他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到董仲舒是其基本上形成和确立起来,它对汉朝以后中国的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这种影响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 第15题: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试论述杰斐逊民主思想的内容和体现。


    正确答案:⑴内容:
    ①维护人们的自由、平等的权利。
    ②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民主共和国。
    ③要求实行普选制。
    ④一切重大问题应诉诸人民的投票表决。
    ⑤实行三权分立。
    ⑥主张无代价分配土地。
    ⑦反对奴隶制,主张解放奴隶。
    ⑧消灭传统的束缚。
    ⑵体现:提倡和推动美国的民主改革。
    ①参与制定弗吉尼亚州宪法。
    ②扩大选举权。
    ③使州议会民主化。
    ④使政治进一步民主化。
    ⑤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取消《限定嗣续法》,废弃《长子继承法》。
    ⑥改革刑法,缩小死刑范围。
    ⑦进行教育改革。
    ⑧实现宗教自由。
    ⑨反对奴隶制,主张解放奴隶。弗吉尼亚立法议会在1782年通过法律,允许个别的奴隶主解放自己的奴隶。到1790年为主,弗吉尼亚已有1万名奴隶被自己的主人解放出来。

  • 第17题: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
    2、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论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内容和实质。

    正确答案: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以纲常名教为本,在中国原有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采用若干西法,变形不变质,变表不变里,以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和办洋务的需要。
    一、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
    (1)、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
    (2)、“严刑以致乂安”;
    (3)、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
    二、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①整顿中法主要为改革刑狱;
    ②采用西法;
    (3)、“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4)、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论述杰斐逊民主思想的内容和体现。

    正确答案: ⑴内容:
    ①维护人们的自由、平等的权利。
    ②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民主共和国。
    ③要求实行普选制。
    ④一切重大问题应诉诸人民的投票表决。
    ⑤实行三权分立。
    ⑥主张无代价分配土地。
    ⑦反对奴隶制,主张解放奴隶。
    ⑧消灭传统的束缚。
    ⑵体现:提倡和推动美国的民主改革。
    ①参与制定弗吉尼亚州宪法。
    ②扩大选举权。
    ③使州议会民主化。
    ④使政治进一步民主化。
    ⑤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取消《限定嗣续法》,废弃《长子继承法》。
    ⑥改革刑法,缩小死刑范围。
    ⑦进行教育改革。
    ⑧实现宗教自由。
    ⑨反对奴隶制,主张解放奴隶。弗吉尼亚立法议会在1782年通过法律,允许个别的奴隶主解放自己的奴隶。到1790年为主,弗吉尼亚已有1万名奴隶被自己的主人解放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是()。

    正确答案: 张之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皇权之上,法自君出。君主是代表上天来统治人世的,君主代表天意,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全体臣民都必须顺服,决不能抗拒不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汉代就出现了谋反、谋大逆等罪名,为后代"十恶"之最的发端。
    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以儒为主,礼法合流的特点。他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他的《春秋》决狱较集中的体现了汉代礼法融合的趋势。由于董仲舒以经决狱,以经代律,是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
    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由西周时期周里所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继承和发展而来。到了西汉中期,董仲舒根据先秦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和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主张,并用阴阳学说加以附会,提出了一套带有的神学色彩的“三纲”学说,以维护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继承和发展立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并用阴阳学说加以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理论。"阳为德,阴为刑","刑者德之辅,阳者阴之助";一切都是天意的体现,从而为封建统治者的德刑兼用的统治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5、《春秋决狱》,"原心定罪"。董仲舒是以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他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到董仲舒是其基本上形成和确立起来,它对汉朝以后中国的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这种影响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