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第1题:
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主张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第2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孟子
B孔子
C周公
D双荀子
第3题:
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
第4题:
()主张“师道尊严”。
第5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第6题:
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第7题:
认为法律必须以礼为指导、为原则的说法是()。
第8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这句话是谁说的?()
第9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第10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第11题:
墨子
孔子
荀子
孟子
第12题:
荀子
孟子
孔子
周公
第13题:
第14题: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第15题:
以下哪几项是孔子认为需要正名的缘由?()
第16题:
翻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17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第18题: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第19题:
翻译: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第20题:
周公
管仲
孔子
孟子
荀子
第21题:
第22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胜残去杀
天下有道
第23题:
第24题:
孟子
孔子
周公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