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

题目

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富民”是《管子》中一个反复谈到的难能可贵的话题,《管子》的学者特别注意到民生利益,与他们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观念相关,并不是一时兴到之语。承认民众的求富,承认民众工商业的存在,为后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活口,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真正能够否定极权制度的根芽。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在《管子》的学派们看来,自古以来的朝代兴亡,没有不是用“轻重”之术的。用此术致敌国于臣服之地,就是“商战”。
更多“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教师资格考试: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的主体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 第2题:

    简述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内涵。


    参考答案: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商品有优劣,那么价值一定不能等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 第3题:

    简述轻重之术主要有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国家牢牢地控制货币和粮食,作为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货币和粮食是经济生活中最关键、最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东西,二者之中,要害尤在货币,通过垄断货币的铸造、发行权,然后以货币对农民贷放,规定农民收获后以粮还贷,就可以把百姓的大部分余粮控制在国家手中。粮食是人们的生存命脉,支配它,就可使百姓在经济生活方面“无不系于上”了。
    (2)国家尽可能控制住各种商品和资源,尤其是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商品和资源。在古代,这就是盐和铁。国家垄断盐、铁,禁止商人经营,既可削弱,打击商人势力,又可借此支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并把过去归于商人的高利润夺过来。
    (3)操纵市场,利用物价变化以牟利。当国家垄断了货币、商品粮食以及其他重要的商品和物质,就拥有了左右市场的物质基础,加之拥有政治经济权力,可以用这种权力来压制、排挤竞争势力,这样,国家就处于能操纵市场的独家垄断地位。轻重论者主张利用这种地位,人为地制造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剧烈变化,使国家从中获取暴利。
    (4)兼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以行政手段为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创造条件。不仅要在国内运用轻重之术,还主张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以轻重之术达到“制天下”的目的。一是通过价格政策,同别国争夺粮食;二是通过贸易,运用本国的优势或破坏别国的优势。如以盐为例,主张沿海产盐国家平时把盐囤积起来,禁止出口,等到农忙季节,劳动繁重,“无盐则肿”,则以商品输出至内陆不产盐国家,不但可取得特别高的价格,还可作为控制、支配别国的手段。


  • 第4题:

    简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基本内涵。
    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它包括“破的阶段”和“立的阶段”。所以,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

  • 第5题:

    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正确答案: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是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治国理念,对治国者提出很高的以经济手段管理国家的技术要求。
    再次,要讨论以下“轻重”之术下的的民众。“轻重”之术,只是排斥、限制富人群体,却不是消灭它。政府与豪民们“定券契”,豪民的粮食就被国家控制了,国家掌握了大的主动权,粮食价格就操控在国家手里了。
    复次,“轻重”之术与小民的关系,是它的“无籍”主张,政府通过“官山海”,即通过控制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销售,来获得财政收入,进而免除一般民众的赋税。

  • 第6题:

    《管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轻重有术”,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 B、管子  
    • C、墨子  
    • D、孙子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述《管子》中轻重理论。


    正确答案:《管子》是古代轻重理论保存最多.最详的著作。轻重论是《管子》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史籍中所载轻重论最早是春秋时代的孙叔敖与单旗,但他们的轻重论限于货币。但《管子》中的轻重论不限于货币,其轻重理论可以应用到万物上《管子》主要将货币看作一种流通手段,并通过对货币的敛散以调剂供求。货币和万物一样也是积则重,散则轻。
    《管子》还将轻重理论运用于人事方面。其轻重理论甚至运用到外交上,但《管子》轻重论主要谈货币、物价及农产品交换。

  • 第8题:

    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文化中冷遇的墨家思想与《管子》中的轻重治国论。

    正确答案: 《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在《管子》的学派们看来,自古以来的朝代兴亡,没有不是用“轻重”之术的。用此术致敌国于臣服之地,就是“商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正确答案: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是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治国理念,对治国者提出很高的以经济手段管理国家的技术要求。
    再次,要讨论以下“轻重”之术下的的民众。“轻重”之术,只是排斥、限制富人群体,却不是消灭它。政府与豪民们“定券契”,豪民的粮食就被国家控制了,国家掌握了大的主动权,粮食价格就操控在国家手里了。
    复次,“轻重”之术与小民的关系,是它的“无籍”主张,政府通过“官山海”,即通过控制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销售,来获得财政收入,进而免除一般民众的赋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它包括“破的阶段”和“立的阶段”。所以,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富民”是《管子》中一个反复谈到的难能可贵的话题,《管子》的学者特别注意到民生利益,与他们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观念相关,并不是一时兴到之语。承认民众的求富,承认民众工商业的存在,为后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活口,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真正能够否定极权制度的根芽。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在《管子》的学派们看来,自古以来的朝代兴亡,没有不是用“轻重”之术的。用此术致敌国于臣服之地,就是“商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学前教育咨询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过程。


    参考答案基本内涵:学前教育咨询是指咨询者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学前教育机构或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的智力服务。基本过程:目标设定,方案探讨,方案实施,评估终止

  • 第14题:

    简述《管子》中轻重理论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任何一种商品,都可能因一些人为的或自发的因素使其形成轻重之势。必须懂得这些,然后才能在必要时运用这些规律性以达到所企图实现的轻重要求。商品无论聚于国家或聚于富商,都会使消费者感受压力,感觉商品得之不易。反之,如商品散于市场,则感到便利,感到商品随手可得。
    二、形成各种商品间的轻重原则的基础是各种商品的对比关系。一切商品不一定同时都轻,也不一定同时都重。《管子》为了分析这种对比关系,将货币与谷物二者从万物中抽出来,使货币与谷物各对万物形成一种轻重关系,而货币与谷物之间又形成一组轻重关系。此类轻重关系主要表现在价格的贵贱上。重则贵,轻则贱。每一种商品本身所形成的轻重关系固然很重要,但不如万物与货币或谷物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来得更普遍、更重要。谷物、货币与万物之间的轻重,有三种对比关系。货币购买力之高下与万物价格之高下成反比,“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货币与谷物也是“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谷物与万物的对比是“谷轻而万物重,谷重而万物轻”。在相对轻重关系中,万物之轻重是被动的,谷、币二者之轻重关系是主动的,谷物的轻重尤其重要,国家必须通过金属货币的收散以调整谷物的轻重,从而也调整了金属本身的轻重。
    三、关于轻重原则的运用,市场运动规律都是轻则流散,重则成为争夺目标,。国家人为运用轻重原则去调整轻重关系时,以“重”的事物(货币或谷物)去解决另一事物轻的问题,故谓“以重射轻”。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会低落到适当的水平以下,这时国家出面收购,使其价格回涨但又可能涨到不必要的高度,这时国家又复出售以压低其价格。


  • 第15题:

    简述风格的基本内涵。
    文学风格是以作家个性为主导,受创作对象的制约,在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其内涵包括:
    ①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②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③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 第16题:

    简析《管子》中“轻重”治国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正确答案:《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饮食”、“侈乐”是民之所愿,只有“足其所欲,赡其所愿”,统治者才能“用之”。“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第17题:

    简述中国文化中冷遇的墨家思想与《管子》中的轻重治国论。


    正确答案: 《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在《管子》的学派们看来,自古以来的朝代兴亡,没有不是用“轻重”之术的。用此术致敌国于臣服之地,就是“商战”。

  • 第18题:

    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1)基本内涵:情境教学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实践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2)基本特征: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 第19题:

    《管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轻重有术”,代表人物是管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管子》中轻重理论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任何一种商品,都可能因一些人为的或自发的因素使其形成轻重之势。必须懂得这些,然后才能在必要时运用这些规律性以达到所企图实现的轻重要求。商品无论聚于国家或聚于富商,都会使消费者感受压力,感觉商品得之不易。反之,如商品散于市场,则感到便利,感到商品随手可得。
    二、形成各种商品间的轻重原则的基础是各种商品的对比关系。一切商品不一定同时都轻,也不一定同时都重。《管子》为了分析这种对比关系,将货币与谷物二者从万物中抽出来,使货币与谷物各对万物形成一种轻重关系,而货币与谷物之间又形成一组轻重关系。此类轻重关系主要表现在价格的贵贱上。重则贵,轻则贱。每一种商品本身所形成的轻重关系固然很重要,但不如万物与货币或谷物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来得更普遍、更重要。谷物、货币与万物之间的轻重,有三种对比关系。货币购买力之高下与万物价格之高下成反比,“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货币与谷物也是“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谷物与万物的对比是“谷轻而万物重,谷重而万物轻”。在相对轻重关系中,万物之轻重是被动的,谷、币二者之轻重关系是主动的,谷物的轻重尤其重要,国家必须通过金属货币的收散以调整谷物的轻重,从而也调整了金属本身的轻重。
    三、关于轻重原则的运用,市场运动规律都是轻则流散,重则成为争夺目标,。国家人为运用轻重原则去调整轻重关系时,以“重”的事物(货币或谷物)去解决另一事物轻的问题,故谓“以重射轻”。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会低落到适当的水平以下,这时国家出面收购,使其价格回涨但又可能涨到不必要的高度,这时国家又复出售以压低其价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管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轻重有术”,代表人物是()。
    A

    老子  

    B

    管子  

    C

    墨子  

    D

    孙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轻重之术主要有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1)国家牢牢地控制货币和粮食,作为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货币和粮食是经济生活中最关键、最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东西,二者之中,要害尤在货币,通过垄断货币的铸造、发行权,然后以货币对农民贷放,规定农民收获后以粮还贷,就可以把百姓的大部分余粮控制在国家手中。粮食是人们的生存命脉,支配它,就可使百姓在经济生活方面“无不系于上”了。
    (2)国家尽可能控制住各种商品和资源,尤其是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商品和资源。在古代,这就是盐和铁。国家垄断盐、铁,禁止商人经营,既可削弱,打击商人势力,又可借此支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并把过去归于商人的高利润夺过来。
    (3)操纵市场,利用物价变化以牟利。当国家垄断了货币、商品粮食以及其他重要的商品和物质,就拥有了左右市场的物质基础,加之拥有政治经济权力,可以用这种权力来压制、排挤竞争势力,这样,国家就处于能操纵市场的独家垄断地位。轻重论者主张利用这种地位,人为地制造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剧烈变化,使国家从中获取暴利。
    (4)兼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以行政手段为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创造条件。不仅要在国内运用轻重之术,还主张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以轻重之术达到“制天下”的目的。一是通过价格政策,同别国争夺粮食;二是通过贸易,运用本国的优势或破坏别国的优势。如以盐为例,主张沿海产盐国家平时把盐囤积起来,禁止出口,等到农忙季节,劳动繁重,“无盐则肿”,则以商品输出至内陆不产盐国家,不但可取得特别高的价格,还可作为控制、支配别国的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析《管子》中“轻重”治国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正确答案: 《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饮食”、“侈乐”是民之所愿,只有“足其所欲,赡其所愿”,统治者才能“用之”。“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