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
第1题:
在“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诬”的意义是
第2题: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
第3题:
()在上皇帝书中提出的中策是:“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具体措施是“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并在水门以东修一长堤,“北行三百余里,入漳水中”。在长堤旁多开渠道,“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
第4题:
“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中“偏”的正确解释是()
第5题: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释词题)
第6题:
“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的“诬”意思是()
第7题:
第8题: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者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皆以力战为名。(《史记·李将军列传》)
第9题:
第10题:
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
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
缮完故堤,增卑培薄。
善为川者,决之使导;善为民者,宣之使言。
第11题:
偏于一方
仅、独
虽然
普遍
第12题:
第13题:
汉元帝时,陈汤在完成()壮举后给皇帝上书称“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14题:
改错题:“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的“然则”意思是“然而”。
第15题: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确切地说,这首歌谣开始流传于()
第16题:
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第17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古文今译题)
第18题:
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不全
不正
仅
独
第22题:
轻视
虚假
荒诞
欺骗
诬蔑
第23题:
不全
不正
独
仅
止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