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人教版)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题目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人教版)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人教版)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合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氨基酸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及民族自豪感。

  • 第2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正确答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的第三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课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一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再一次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伴性遗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二是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计划用一课时。

  • 第3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正确答案:“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 第4题:

    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了()

    •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
    •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
    • D、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其合成的蛋白质和控制的性状必然改变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识记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l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l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①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②31×7+30×4+28=365天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①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②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4)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l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l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l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①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②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
    ③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
    ④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⑤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 第7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能力目标①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②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②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③通过展示科学家研究白头叶猴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 第8题:

    问答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能力目标①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②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②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③通过展示科学家研究白头叶猴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的具体内容要求是“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资料分析引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具体说明了“神经元”的形态。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媒体。

    正确答案: (1)“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不断思考,从而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同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实物和标本,以求有更多直观认识。在其中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一些研究方法,便于有特长的同学在课外能够自学以致自行进行研究,扩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交叉的思想:从语文学习中的词语人手,通过分析词义,了解到语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解除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思考的器官是心脏。②俗话说:久病半个医。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决心去分析它、解决它。介于人们对健康问题持久不衰的兴趣,本课从病例开头,可激发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将教材资料分析中的病例依次拿出,请同学进行大胆猜测和联想,找出各个例子中导致病症的各种可能性。③借用提线木偶帮助学生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观察动物的神经标本和神经细胞的切片则能使学生对神经系统有切实的感性认识,才能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④着重给学生介绍进行资料收集、案例记录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积累的科学习惯,从而使其更善于自学。
    (2)教学媒体: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插图,人体神经系统的模型,直观教具,如人体各类细胞的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识”。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简述基因突变的意义,最后简单介绍了“基因重组”,说明其概念及意义。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课前准备。

    正确答案: (1)教学重点:①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②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活动情况。教学难点:①分析生物面临威胁的原因。②“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的活动教学组织。
    (2)课前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布置“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活动相关事宜,如角色的挑选、道具准备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正确答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人教版)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正确答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程所需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转基因技术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活动导入(每个学生双手交叉,观察两手大拇指的相对位置,交换后体验感受)→新知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①设计卡通头像,说明基因控制性状;②介绍转基因超级鼠产生的科学实验,证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新知识:转基因技术(①学生介绍资料收集成果“转基因技术的成果”;②学生辩论“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③学生畅想:转基因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小结:总结知识,激发学生愿望,树立远大理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识”。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简述基因突变的意义,最后简单介绍了“基因重组”,说明其概念及意义。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课前准备。


    正确答案: (1)教学重点:①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②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活动情况。教学难点:①分析生物面临威胁的原因。②“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的活动教学组织。
    (2)课前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布置“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猴”活动相关事宜,如角色的挑选、道具准备等。

  • 第14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的具体内容要求是“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资料分析引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具体说明了“神经元”的形态。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媒体。


    正确答案: (1)“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不断思考,从而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同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实物和标本,以求有更多直观认识。在其中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一些研究方法,便于有特长的同学在课外能够自学以致自行进行研究,扩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交叉的思想:从语文学习中的词语人手,通过分析词义,了解到语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解除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思考的器官是心脏。②俗话说:久病半个医。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决心去分析它、解决它。介于人们对健康问题持久不衰的兴趣,本课从病例开头,可激发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将教材资料分析中的病例依次拿出,请同学进行大胆猜测和联想,找出各个例子中导致病症的各种可能性。③借用提线木偶帮助学生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观察动物的神经标本和神经细胞的切片则能使学生对神经系统有切实的感性认识,才能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④着重给学生介绍进行资料收集、案例记录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积累的科学习惯,从而使其更善于自学。
    (2)教学媒体: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插图,人体神经系统的模型,直观教具,如人体各类细胞的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 第15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正确答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 第16题:

    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了()

    •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正确答案:酶的合成;线性

  • 第18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 第19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识记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l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l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①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②31×7+30×4+28=365天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①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②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4)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l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l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l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①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②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
    ③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
    ④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⑤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合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氨基酸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及民族自豪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种群数量的变化”中“种群的增长方式”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正确答案: 种群的增长方式是种群数量变化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教学思路:从细菌数量增长的实例出发,让学生尝试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体验数学建模过程中的质疑、不断修正假设等重要的环节,由此明确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并列举实例分析得出自然界中种群呈指数增长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种群的增长因受到环境阻力的作用,增长曲线一般成“S”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S”型曲线变化的特点,并能应用相关参数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正确答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正确答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的第三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课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一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再一次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伴性遗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二是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计划用一课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