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相关问题
  • 第1题: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参考答案:

    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界限:
    1、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2、致人自杀或帮助他人自杀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3、“间接杀人”问题的认定和处理。


  • 第2题:

    绑架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哪些界限?


    参考答案:

    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构成,在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况下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界限:
    1、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区别侵犯的客体有差异绑架罪侵犯只是他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往往还有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其他权利;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则只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行为方式有所不同。绑架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并且使用暴力等手段;非法拘禁罪则既可以是作为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方式,暴力色彩不太浓厚;主观方面目的不同。绑架是以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非法拘禁则以索取债务或者被害人受拘禁之苦为目的。
    2、绑架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在绑架案件中往往会出现被绑架人受伤、死亡等情况,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发生数罪问题,因为刑法已将其作为结果加重犯作了明确规定。通常说的撕票只能依绑架罪一罪处罚,而不应另定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等。


  • 第3题:

    挪用资金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概念: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构成特征: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单位的资金。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4)主观出于故意。
    界限
    1、挪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限。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不论时间长短,只要数额达到较大,便构成犯罪。
    2、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用于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的则必须挪用资金数额较大,并超过3个月未还才构成本罪。
    3、挪用资金罪与职力侵占罪的界限。表现在侵犯对象不同;客观方面表现有所不同;犯罪目的不同。
    4、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的界限。
    表现在:直接客体不完全相同;犯罪对象不同;挪用用途不是;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犯罪主体不同。

  • 第4题:

    诈骗罪的概念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界限:本罪与民事债务纠纷的界限;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凡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采取了欺骗的方法,也属于民事纠纷,不应以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骗借钱物用于挥霍或者非法活动而不能如期偿还,并有赖账行为的,或者本无偿还能力而骗借钱物的,则表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 第5题: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是故意。
    界限: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
    一是从客观上看和教育界人的泄露行为是否严重。
    二从主观上看行为人是否存在罪过。
    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区别于行为人主观的罪过形式不同。前者是故意;后者是过失。
    3、本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控、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界限。区别犯罪主体不同、对象有所不同、客观不同、主观方面不同、主体不同。
    4、本罪与数罪的界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后故意向行贿人泄露国家秘密的,如果受贿行为构成犯罪,可以按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处罚。

  • 第6题:

    盗窃罪的概念与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诀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界限:盗窃罪与非罪界限。
    1、盗窃数额;盗窃次数。
    2、盗窃罪与某些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如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盗窃的,应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但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实行盗窃行为却窃取枪支、弹药的应当认定为盗空罪。盗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相应犯罪论处。

  • 第7题:

    问答题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审判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人民法院正常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
    4、主观是故意。
    界限:
    1、本罪与非罪界限。
    区分:
    一是行为人主观上上否存在枉法法裁判的故意。
    二是枉法裁判行为是否情节严重。
    2、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区别于发生场合不同、主体不同、客观方面构成条件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时,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概念: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界限: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罪的界限。如果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是为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那么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罚即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罪,否则定本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是故意。
    界限: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
    一是从客观上看和教育界人的泄露行为是否严重。
    二从主观上看行为人是否存在罪过。
    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区别于行为人主观的罪过形式不同。前者是故意;后者是过失。
    3、本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控、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界限。区别犯罪主体不同、对象有所不同、客观不同、主观方面不同、主体不同。
    4、本罪与数罪的界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后故意向行贿人泄露国家秘密的,如果受贿行为构成犯罪,可以按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盗窃罪的概念与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诀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界限:盗窃罪与非罪界限。
    1、盗窃数额;盗窃次数。
    2、盗窃罪与某些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如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盗窃的,应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但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实行盗窃行为却窃取枪支、弹药的应当认定为盗空罪。盗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相应犯罪论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受贿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界限:
    1、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2、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3、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4、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界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挪用资金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概念: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构成特征: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单位的资金。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4)主观出于故意。
    界限
    1、挪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限。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不论时间长短,只要数额达到较大,便构成犯罪。
    2、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用于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的则必须挪用资金数额较大,并超过3个月未还才构成本罪。
    3、挪用资金罪与职力侵占罪的界限。表现在侵犯对象不同;客观方面表现有所不同;犯罪目的不同。
    4、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的界限。
    表现在:直接客体不完全相同;犯罪对象不同;挪用用途不是;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犯罪主体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概念:指因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参考答案:

    特征:
    1、侵犯的客体,与故意杀人罪相同,主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实际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认定本罪应:
    1、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自信能够避免发生死亡结果,结果却致人死亡,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对于是否发生死亡抱着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即使并不希望结果发生,但凭借的也仅是侥幸心理,就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二者区别:就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或者是否能够预见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应预见但疏忽大意没预见,导致他人死亡,就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人不负有预见责任或者根本不可能预见结果死亡,就应认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 第14题:

    受贿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界限:
    1、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2、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3、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4、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界限。

  • 第15题:

    什么是抢劫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用权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界限:
    1、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抢劫罪既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其客体的双重性决定了本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
    2、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刑法典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未遂标准,
    一是认为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应当以是否抢得财物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二是认为抢劫罪虽然是侵犯财产罪,但同是也侵犯了人身权利。
    三是认为抢劫罪是双重客体,应当在不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如果抢劫行为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结果,则不论是否取得财物,都成立抢劫既遂。
    4、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为抢劫而预谋杀人或抢劫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而故意杀人的应认定为抢劫罪,而杀人是其为达到劫取财物的目的。
    5、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所属类罪不同;侵犯对象不同;手段行为不完全相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犯罪主体不同。
    6、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犯罪客体不同;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对犯罪结果的要求不同;在主观内容上有所不同。

  • 第16题:

    什么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名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而强制猥亵或侮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界限:
    1、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别是看行为人是使用强制性手段和方法,以及这种强制性是否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如果行为人对妇女实施猥亵、侮辱行为并未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的强制性手段,就不能以犯罪论处。

  • 第17题:

    什么是脱逃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监管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从监管场所和押解途中逃走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在认定本罪时,划清本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区别的关键就在于确定行为人使用暴力手须脱逃时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程度。行为人使用暴力手段脱逃,造成监管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轻伤的,应以脱逃罪处罚。

  • 第1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名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而强制猥亵或侮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界限:
    1、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别是看行为人是使用强制性手段和方法,以及这种强制性是否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如果行为人对妇女实施猥亵、侮辱行为并未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的强制性手段,就不能以犯罪论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诈骗罪的概念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界限:本罪与民事债务纠纷的界限;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凡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采取了欺骗的方法,也属于民事纠纷,不应以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骗借钱物用于挥霍或者非法活动而不能如期偿还,并有赖账行为的,或者本无偿还能力而骗借钱物的,则表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界限:
    1、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2、致人自杀或帮助他人自杀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3、“间接杀人”问题的认定和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绑架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构成,在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况下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界限:
    1、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区别侵犯的客体有差异绑架罪侵犯只是他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往往还有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其他权利;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则只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行为方式有所不同。绑架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并且使用暴力等手段;非法拘禁罪则既可以是作为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方式,暴力色彩不太浓厚;主观方面目的不同。绑架是以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非法拘禁则以索取债务或者被害人受拘禁之苦为目的。
    2、绑架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在绑架案件中往往会出现被绑架人受伤、死亡等情况,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发生数罪问题,因为刑法已将其作为结果加重犯作了明确规定。通常说的撕票只能依绑架罪一罪处罚,而不应另定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时,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
    界限:
    1、重大责任事故罪与一般责任事故的界限。区别是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造成的事故是造成了重大伤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2、重大责任事故罪与自然事故、技术事故、科学研究失败的界限。
    3、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4、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决水罪及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概念:指因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正确答案: 特征:
    1、侵犯的客体,与故意杀人罪相同,主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实际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认定本罪应:
    1、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自信能够避免发生死亡结果,结果却致人死亡,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对于是否发生死亡抱着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即使并不希望结果发生,但凭借的也仅是侥幸心理,就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二者区别:就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或者是否能够预见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应预见但疏忽大意没预见,导致他人死亡,就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人不负有预见责任或者根本不可能预见结果死亡,就应认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是抢劫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应划清哪些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用权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界限:
    1、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抢劫罪既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其客体的双重性决定了本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
    2、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刑法典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未遂标准,
    一是认为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应当以是否抢得财物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二是认为抢劫罪虽然是侵犯财产罪,但同是也侵犯了人身权利。
    三是认为抢劫罪是双重客体,应当在不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如果抢劫行为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结果,则不论是否取得财物,都成立抢劫既遂。
    4、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为抢劫而预谋杀人或抢劫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而故意杀人的应认定为抢劫罪,而杀人是其为达到劫取财物的目的。
    5、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所属类罪不同;侵犯对象不同;手段行为不完全相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犯罪主体不同。
    6、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犯罪客体不同;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对犯罪结果的要求不同;在主观内容上有所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