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

    • A、詹剑锋
    • B、东方美
    • C、叶海烟
    • D、张默生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 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所以它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这一点双方一致。;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 第3题:

    何晏注《老子》始成,见到谁的注解,自叹不如,“遂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正确答案:王弼

  • 第4题:

    “见乃谓之象”一语出自()。

    • A、《老子》
    • B、《庄生·梦蝶》
    • C、《易传·系辞》
    • D、《韩非子·解老》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易传》作者是()

    • A、伏羲
    • B、黄帝
    • C、老子
    • D、孔子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试述受众理论的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和社会关系论各自的观点


    正确答案:(1)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个人差异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各人心理结构是千差万别的。
    ②个人之间差异的形成,虽然部分地是由于各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但更主要的是由后天习得的不同。
    ③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们接触到大相径庭的观点,他们从环境中习得一系列看法、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这些构成他们的心理结构,并使他们每个人都与他人不同。
    ④人们由于后天习得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感知r理解客观事物时各自带有自身的倾向性;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也制约他们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
    ⑤心理结构各不相同的社会成员,对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的接受、理解、记忆、反应,也是各不相同的。
    (2)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社会分类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①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
    ②人们的这种有选择的媒介信息接收行为之基础,是社会成员在阶层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③这种社会结构是由许多社会群体类别组成的;确定社会群体类别的分类界限的,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资收入等人1zr统计学上的因素。
    ④确定社会群体类别界限的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大众媒介信息的注意和反应形式,从而使各社会群体的内部成员们对大众传播作出大体一致的反应。
    (3)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大众传播的受众成员既非相互分离的个人,也非仅仅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系列可变因素而归类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又属于各种团体,而且还和别的’团体的成员打交道。社会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媒介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
    ②造成社会成员有选择的大众传播信息接收行为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社会关系影响着他们的接收方式。③当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为家庭、朋友、熟人和其他与他有关系的人所改变时,就表明上述的社会影响在产生作用。
    ④个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注意形式的反应形式,反映出他的社会关系网络。
    ⑤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既非一致的、强大的,也非直接的;个人间的相互影响极太地制约和影响着媒介效果

  • 第7题:

    单选题
    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
    A

    形而上

    B

    性善论

    C

    境界论

    D

    本体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 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所以它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这一点双方一致。;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庄子的道论。

    正确答案: 第一,庄子认为抽象的名言不能把握具体的事物。
    第二,概念是静止的,无法表达变化。
    第三,庄子认为有限的概念不能表达无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出自()。
    A

    《论语》

    B

    《易传》

    C

    《礼记》

    D

    《老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这是道器双方最根本的地位设定。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现实的宇宙可以说都属于器的范畴,所以它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以它们为对象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其次,道先器后。道器本为“上下”存在的范畴,但因为它们是建立在生成论的基础之上的,故也自动带上了“先后”的意义。
    《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就是无有,故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自身亦有不同的层次,即有可以生有,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主,它只能由无而来。《易传》提出了观象制器说。“象”表现内含之“意”即道的工具,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实际上自生成时起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的范畴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这在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又称它为“玄德”。“玄德”的价值,在于道作为本体,不但其作用玄妙无形,更重要的是这一作用是无穷无尽的。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端源泉和宗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

    • A、形而上
    • B、性善论
    • C、境界论
    • D、本体论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 第15题:

    试述影响对外贸易传导作用大小的因素。


    正确答案:传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该国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中的比重以及该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占这些商品的总供求量的比重。
    (2)该国的贸易依存度。即该国国民经济中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看该国对各种世界性商品的供求情况;即这些产品的进出口量、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量,以及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近期的变动趋势。
    (3)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利用世界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或防止国内经济遭受世界市场冲击的政策措施。

  • 第16题:

    为什么说《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这是道器双方最根本的地位设定。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现实的宇宙可以说都属于器的范畴,所以它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以它们为对象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其次,道先器后。道器本为“上下”存在的范畴,但因为它们是建立在生成论的基础之上的,故也自动带上了“先后”的意义。
    《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就是无有,故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自身亦有不同的层次,即有可以生有,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主,它只能由无而来。《易传》提出了观象制器说。“象”表现内含之“意”即道的工具,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实际上自生成时起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的范畴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这在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又称它为“玄德”。“玄德”的价值,在于道作为本体,不但其作用玄妙无形,更重要的是这一作用是无穷无尽的。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端源泉和宗主。

  • 第17题:

    试述庄子的道论。


    正确答案: 第一,庄子认为抽象的名言不能把握具体的事物。
    第二,概念是静止的,无法表达变化。
    第三,庄子认为有限的概念不能表达无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

    正确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器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
    其次,道先器后。《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可以表述为无有,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有可以生万物,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生,它只能由道或无而来。《易传》不淡无生有,但却提出了一个“盖取诸”某卦而制器物的观象制器说。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自生成时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称它为“玄德”。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竭源泉和宗主。在庄子那里,则以“本根”的概念对此做出了新的概括。天地万物都为道或本根所生成并受其制约,但本根作为有无和合的存在又体现于变化的世界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激烈的抨击,其出发点是()
    A

    “君论”

    B

    “民论”

    C

    “天论”

    D

    “道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易传》作者是()
    A

    伏羲

    B

    黄帝

    C

    老子

    D

    孔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何晏注《老子》始成,见到谁的注解,自叹不如,“遂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正确答案: 王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并解释本体论决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原理。

    正确答案: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如哲学上讲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指出人们的世界观决定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同样,人们的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观直接转化为研究历史的指导原则。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或者说,唯物史观不是教条,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都是说的同一个意思。
    历史学的本体论还直接主导着史学认识论。这是因为史学认识论像一般哲学认识论一样,首先需要回答“认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以及是否有规律?”的问题。你如果相信“生活决定意识”是真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否则就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史学认识论面临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历史研究是否能揭示科学真理,或者,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历史研究的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你如果在本体论上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会认为历史研究能够揭示科学真理,而且历史研究的结论——涉及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而不是单项史料或史事的真伪是非的考证性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也能以历史和现实中呈现出来的类似的因果关系的事实来加以对照和检验。相反,你如果在本体论上根本不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更不相信客观上存在着历史发展规律,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必然会认为历史研究不可能揭示科学真理,更不可能承认有检验历史研究结论的是非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