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第1题:
以下不表示“担忧、忧虑”义的是( )
第2题: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3题:
元世祖.忽必烈称“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材料中“御史台”的主要职权是()
第4题:
“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臻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该上谕应出自()
第5题: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第6题: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较秦健全。皇帝的名号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总结: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史官记事曰上,等等。
第7题: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映出宋代()
第8题:
朕
第9题: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第10题:
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士人官僚的“规谏”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第11题:
“独尊儒术”
“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第12题:
顺治皇帝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第13题: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句话是()说的。
第14题:
中国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自称“朕”?()
第15题: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表明元朝()
第16题:
“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上文中的“朕”是()
第17题:
“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这句话出自:()。
第18题: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第19题: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第20题:
“贤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下此诏的是()。
第21题: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才能的大小是丞相任职的标准
丞相一职被废除,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第22题: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对君权有制约
第23题: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