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2题: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第3题:
《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第4题: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第5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第6题:
()集中表现了董仲舒的哲学、政治思想。
第7题:
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
第8题: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比察焉。”出自《卫灵公》篇。
第9题: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王好战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
第10题:
施恩于诸侯子弟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第11题:
第12题:
虚实
谋攻
军争
九变
第13题:
在“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中,“焉”是指代()
第14题:
唐太宗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夫用兵识□□之势,无不胜焉。」上列□□内文字正确选项皆为()
第15题:
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一《汉书·董仲舒传》()
第16题:
翻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第17题: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君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第18题: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第19题:
小肠者()
第20题: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骰乱
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略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第21题: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第22题:
第23题:
《贤良文学对策》
《谕巴蜀父老檄》
《诣丞相公孙弘书》
《举贤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