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考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殷以来,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者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共计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商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水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予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分)(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4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材料四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正确答案: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 第3题: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

    • A、君主立宪
    • B、天下一统
    • C、天道循环
    • D、君权神授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功绩: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措施: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第6题:

    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E、扬“王道”抑“霸道”的政治主张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子评议》(1916年2月) 材料三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克里尔(1905-1994)在评述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时写道:“启蒙运动思想的一些很重要的方面,与其说和当时教会的立场相类似,不如说和孔子思想的立场更相类似;这一事实已为启蒙运动的领导人所承认和广泛宣扬。” ——庞忠甲《儒学的国际影响》 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 异:材料二否定孔子和儒学思想,材料三肯定。同:都是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批判或肯定达到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目的。
    原因:新文化运动为了在思想领域达到反封建的目的,所以将斗争矛头指向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学中的人文和理性因素,对抗欧洲的封建思想支柱天主教会势力。

  • 第8题: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 第10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功绩: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措施: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春秋繁露》《朱子语类》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春秋繁露》利用“君权神授”来神化君权,强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朱子语类》将天理作为道德规范.以“三纲五常”论证君臣之间领导与服从的关系。(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儒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构建以此来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
    A

    君主立宪

    B

    天下一统

    C

    天道循环

    D

    君权神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正确答案: 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 第14题: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天子授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具有最高权力,天下人服从天子如同儿子听命于父亲一样。“天”是地上君主的投影,君主是天在地上的化身。这是一种()。

    • A、神权政治观
    • B、道德政治观
    • C、权力政治观
    • D、管理政治观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令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侯更相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一中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正确答案:秦朝:郡县制。

  • 第18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第1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第20题:

    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这是古今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三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想:君权神授。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


    正确答案: 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 第22题:

    单选题
    汉朝的董仲舒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使()政治观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天子授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具有最高权力,天下人服从天子如同儿子听命于父亲一样。“天”是地上君主的投影,君主是天在地上的化身。这是一种()。
    A

    神权政治观

    B

    道德政治观

    C

    权力政治观

    D

    管理政治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