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汽区上下金属温差大于或等于(),禁止联合循环启动。

题目

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汽区上下金属温差大于或等于(),禁止联合循环启动。


相似考题
更多“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汽区上下金属温差大于或等于(),禁止联合循环启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压大容量汽轮机热态启动参数的选择原则是根据高压缸调节级汽室温度和中压缸进汽室温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汽轮机启动时,如上下缸温差过大引起轴端汽封间隙消失,会发生强烈振动,但不会造成大轴永久变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为什么启动时汽缸金属内外壁温差不大于83℃,上下缸温差不大于50℃?


    正确答案:汽缸内外壁金属温差和上下缸温差是影响汽轮机启动的主要因素,对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由于具有汽缸壁厚、大、笨重的特点,启动时由于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汽缸壁的热应力是由于内外壁温差产生的,内外壁有的温差时,产生的热应力近似20公斤/公分,热应力并与温差成正比,温度差越大热应力越大,控制温差的目的就是限制热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上下缸温度差的存在是汽缸和转子热变形的原因,汽缸上下部温度不一样将引起汽缸的拱背变形和转子的热弯曲,影响汽缸与转子的径向间隙。

  • 第4题:

    采用双层缸的汽轮机外缸上、下缸温差超过()时,禁止汽轮机启动。

    • A、60℃;
    • B、45℃;
    • C、35℃;
    • D、50℃。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采用双层缸时,内缸上下缸温差超过()时,严禁启动汽轮机。

    • A、15℃
    • B、35℃
    • C、50℃
    • D、80℃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汽轮机启动时,开启各处疏水,一定能减小上下缸温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汽轮机冲转前,应确认连续盘车()以上,转子偏心度(),高中压外缸上下缸温差(),高中压内缸上下缸温差()。


    正确答案:4小时;<0.075mm;<50℃;<42℃

  • 第8题:

    汽轮机采用高、中压缸同时进汽的启动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 汽轮机采用新蒸汽同时进入高、中压缸冲动转子,这种方式可使高中压合缸的机组分缸处加热均匀,减小热应力,并能缩短启动时间。其缺点是汽缸转子的膨胀情况较复杂,胀差比较难控制。

  • 第9题:

    上下缸温差超过(),禁止汽轮机投入运行或启动时。

    • A、45℃
    • B、50℃
    • C、55℃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汽轮机起动按冲动时的进汽方式分,可分为()。

    • A、高、中压缸进汽起动
    • B、温态起动
    • C、中压缸进汽起动
    • D、极热态起动

    正确答案:A,C

  • 第11题: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超过()℃时,禁止汽轮机启动。


    正确答案:56

  • 第12题:

    造成汽轮机转子弯曲事故的原因有()

    • A、热态启动前,转子晃动度超过规定值
    • B、上下缸温差大(甚至大大超过规定范围)
    • C、进汽温度高
    • D、汽缸进冷汽、冷水

    正确答案:A,C,D

  • 第13题:

    在汽轮机禁启中高中压缸上下缸温差达()℃严禁启机。


    正确答案:42

  • 第14题:

    汽封有什么作用?汽轮机汽高中压缸封间隙的标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设置汽封主要目的是防止和减少漏气,提高机组经济性,隔板汽封减少漏气并能降低转子的轴向推力。
    2)高中压缸端部汽封(电机端)间隙要求为0.45-0.55mm;中压缸隔板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85mm;中压缸围带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95mm;中压侧平衡活塞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85mm;高压侧平衡活塞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85mm;;高压缸隔板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85mm;高压缸围带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95mm;高压排汽侧平衡活塞汽封间隙要求为0.65-0.85mm;高中压缸端部汽封(机头端)间隙要求为0.45-0.55mm。

  • 第15题:

    高、中压缸同时起动和中压缸进汽启动各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高、中压缸同时启动有如下优缺点:蒸汽同时进入高、中压缸冲动转子,这种方法可使高、中压缸的机组分缸处加热均匀,减少热应力,并能缩短启动时间。缺点是:汽缸转子膨胀情况较复杂,差胀较难控制。
    中压缸进汽起动有如下优点:冲转时高压缸不进汽,而是待负荷带到20MW以上才逐步向高压缸进汽,这种起动方式对控制差胀有利,可以不考虑高压缸差胀问题,以达到安全起动的目的,但采用中压缸进汽起动,高压缸无蒸汽进入,鼓风作用产生的热量使高压缸内部温度升高,需增设管道与阀门,控制高压缸内温度。同时高压缸排汽口温度也将发生变化。

  • 第16题:

    高、中压缸同时启动和中压缸进汽启动各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 (1)高、中压缸同时启动有如下特点:
    蒸汽同时进入高、中压缸冲动转子,这种方法可使高、中压缸的级组分缸处加热均匀,减少热应力,并能缩短启动时间。缺点是汽缸转子膨胀较复杂,胀差较难控制。
    (2)中压缸启动有如下特点:
    冲转时高压缸不进汽,而是待转速升到2000—25000转/分后才逐步向高压缸进汽,这种启动方式对控制胀差有利,可以不考虑高压缸胀差问题,以达到安全启动的目的。但启动时间较长,转速也较难控制。采用中压缸进汽启动,高压缸无蒸汽进入,鼓风作用产生的热量使高压缸内部温度升高,一次还需引少量冷却蒸汽。

  • 第17题:

    汽轮机的上下缸温差达到()时禁止启动汽轮机。

    • A、30℃
    • B、50℃
    • C、60℃
    • D、20℃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高中压缸同时启动和中压缸进汽启动各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 高中压缸同时启动优点:可使高中压缸及分缸处加热均匀,减少热应力,并能缩短启动时间。缺点:汽缸转子膨胀情况较复杂,胀差较难控制。中压缸启动优点:对控制胀差有利,实现安全启动的目的。缺点:启动时间较长,转速也较难控制,高压缸无蒸汽进入时须通入少量冷却蒸汽。

  • 第19题:

    简述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时,汽轮机的进汽控制方式.


    正确答案:汽轮机冲转时,先为IV控制方式,由中压调节汽阀控制中压缸进汽升速至600r/min;此后由IV控制方式切换为TV-IV联合控制方式,高压主汽阀开始开启控制高压缸进汽,中压调节阀按比例开大升速至2800r/min时,DEH记忆并保持此时中压调节汽阀的开度,TV-IV控制方式切换为TV控制方式;当升速至2900r/min时,TV控制方式切换为GV控制方式,高压调节汽阀关小,同时高压主汽阀开足,由高压调节汽阀控制升速至3000r/min后并网、带负荷;中压调节汽阀随再热蒸汽压力变化,直到机组带180MW负荷时开足。

  • 第20题:

    对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根据启动进汽的通路可分为()进汽、()进汽冲转,以及高压缸进汽冲转。


    正确答案:高中压缸联合、中压缸

  • 第21题:

    汽轮机启动时,为什么要限制上下缸的温差?


    正确答案:上、下缸存在温差将引起汽缸变形,通常是上缸温度高于下缸温度,因而上缸变形大于下缸变形,使汽缸向上拱起,俗称猫拱背。汽缸的这种变形使下缸底部径向间隙减少甚至消失,造成动静摩擦,损坏设备。另外,还会出现隔板和叶轮偏离正常时所在的垂直平面的现象,时轴向间隙变化,甚至引起轴向动静摩擦。

  • 第22题:

    高中压缸进汽流向,布置方式及对机组的影响?


    正确答案: 高压缸为单流、双层缸设计,包括高压内缸和高压外缸。两组主汽门和调门组件通过大直径的连接螺母在机组水平中心线上和汽缸相连。主汽门和调门组件也有另外的弹簧支座支撑。阀门通过扩散状的进汽插管将进汽压损减小到最低的水平。外缸采用圆桶型结构,整个周向壁厚旋转对称,且无需局部加厚,避免了非对称变形和局部热应力,能够承受高温高压。高压蒸汽通过两个进汽口进入内缸,采用全周进汽方式进入第一级斜置隔板。
    中压缸从水平中分面分为上下半,为双层缸结构。中压内缸为双流结构,并由中压外缸 支撑。来自高排的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两侧的再热主汽门和调门组件,再进入中压内缸第一级斜置静叶。在中压外缸上半的中压排汽口接有中低压连通管将蒸汽导入低压内缸。双流叶片的布置可以起到抵消轴向推力的作用,而切向涡流进汽有效降低了蒸汽进口处转子的表面温度。中压高温进汽仅限于内缸的进汽区域,而中压外缸只承受中压排汽的较低压力和较低温度,这样汽缸的法兰部分就可以设计得较小,且法兰区域的材料厚度等也可以减到最小,从而可避免因不平衡温升时引起法兰受热变形而导致故障,如机组启动和停车时。同时,外缸中的压力也降低了内缸水平中分面法兰螺栓的荷载,内缸只要承受内外缸压差即可。

  • 第23题:

    330MW汽轮机高中压缸和低压缸共有六组汽封。()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