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子日:“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其中的“中”是指
A.至德
B.平常
C.中和
D.无过无不及
第1题:
A.大哉,尧之为君!
B.子邪,言伐莒者?
C.吾谁欺?欺天乎?
D.甚矣,汝之不惠!
第2题:
第3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句中的“中庸”的恰当之意是()。
第4题:
子曰:“()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第5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
第6题:
翻译: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7题:
翻译: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第8题:
第9题:
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
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第10题:
独文懿喜日:吾疾其遂瘳矣乎!
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
秉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
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论述二: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试对此语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14题:
第15题: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编辑成《论语》,下面出自《论语》的是()
第16题:
《礼记·中庸》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下列人物的为政理念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
第17题:
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乎?
第18题:
()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应当“吾日三省吾身”。
第19题:
下列句中的“其”未作语气副词的是()
第20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学而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第21题:
中庸
仁义
忠孝
孝弟
第22题:
吾疾其遂瘳矣乎
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
凡吾侪同有性命之虑者,其勿忽于是焉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第23题:
恰到好处的常理
极致的常理
中规中矩
平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