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短缺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薄弱 D.就业问题突出 E.劳动密集型产品短缺
第1题: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政府应当( )。
A.加快产业升级,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
C.取消或降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D.放松失业率控制标准
第2题:
以要素密集度为基准来选择重点产业,产业发展的中期一般以(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技术(或智力)密集型产业
C.资本密集型产业
D.服务密集型产业
第3题:
我国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短缺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薄弱
D.就业问题突出
E.劳动密集型产品短缺
第4题:
从生产要素集聚程度看,餐饮业属于()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本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不包括了()
第9题:
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10题:
从产业特点角度来看,()需要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以保证产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规模。
第11题:
就业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的供求弹性
第12题:
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有独特优势
劳动生产率较高
可以适当加以发展
第13题:
边际产出量最终下降的原因是()。
A.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术较差
B.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
C.资本变得相对短缺
D.新增加了工人给企业带来负担
E.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第14题:
财富是由自然力、资本力和劳动力共同构造的。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物质资本短缺,惟有劳动为富足。贫困家庭所占有的自然资源和拥有的物质资本,不能满足家庭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规模效益”要求,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严重剩余了,这是产生贫困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根源。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资源匮乏
C.物质资本短缺
D.创造财富的“规模效益”要求得不到满足
第15题:
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是()
A.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服务业全面发展
D.以传统产业为基础
E.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16题:
财富是由自然力、资本力和劳动力共同构造的。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物质资本短缺,惟有劳动力富足。贫困家庭所占有的自然资源和拥有的物质资本,不能满足家庭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规模效益”要求,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严重剩余了,这是产生贫困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根源。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资源匮乏
C.物质资本短缺 D.创造财富的“规模效益”要求得不到满足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的转折点叫做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第21题:
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并集中布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①劳动力廉价②资源丰富③技术先进④土地租金低
第22题: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第23题:
资本的短缺向过剩
劳动力过剩向短缺
资本的过剩向短缺
劳动力短缺向过剩
第24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朝阳产业
夕阳产业